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将于10月25—26日在武汉举行,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经济室主任许建康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建康:谢谢大家!谢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我们杂志社领导一直讲要开门办刊,时间抽不出来,像今天大会的好多发言对我都有启发,很多观点我不见得同意,但逼着我去想如果他的观点有观点,他错在哪里。我很赞同王诚的学术态度,一些观点性的问题,作为学术问题都可以放开来研究。过去一些经济类的杂志发的实证性文章非常多,包括大量的数据模型,像基本理论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我有个希望,今天来的还有像《经济纵横》等经济杂志,能不能将来互相协作,就这样一些基本问题能够鼓励作者来写这样的文章,同时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发表这样的文章。
我今天谈的是产能过剩问题。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了好几次,从我们杂志来讲也想看到比较好的分析这样问题的文章,今年年初首都经济学家的会议,北大经济学家王志伟有一个发言很好,我下面找他,我说能不能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过了一两个月,他把文章给我了,里面有一个梳理,历来各位经济学家对产能过剩是怎么说的,一直到凯恩斯主义,一直到新古典的宏观经济学,最后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本质上还是产能过剩问题,但它的文章里头,就是比较简单的梳理,实际的问题(中国的情况)没有谈到,后来我给他补写了六七千字的文字,作者也同意了,我只是摆了一下中国几个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这是到6月份的数据,这次开会我又补充了一下,说到了9月份的情况。
我们经常在谈新常态,新常态是什么含义?只要通货膨胀不超过3.5(这是上限),失业率不超过4%,GDP一开始说是7.5,现在说7.5上下或者7上下,这个情况就是在经济合理区域里。认为这样一个合理区,作为新常态它是一个稳定的、长期的状态,这个状态能够维持相当的时间,主要支持的观点就是城镇化,因为中国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算或者按实际人口算,相对来讲百分之三十五,离60%、70%现代化有很大距离,城镇化能带动整个供给和需求。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理论。
今天上午方老师的发言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过去两位数的GDP增速会跌下来,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要分析,不能说现在的新常态就是常态了,不过从2012年第二季度以后开始往下下降,今年一季度是7.4%,二季度是7.5%,三季度是7.3%,就认为今后就是这样的趋势,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我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但我对中国经济看法比较悲观,我今天要发现就是想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摆出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情况,包括实际和理论上的依据求教大家,也希望有兴趣的学者、同学们可以写一些文章,文章可以寄给我们,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去进行探讨。
现在基本上是两种估计,一种估计,从产业过剩来讲,像行会的一些研究提出来,产能过剩将成为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个估计就和新常态的估计是一个悖论,完全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新常态的话,里面有一个基本假设,它的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是基本平衡的,这种供求不一致只是在遍及范围内进行波动,你得论证结构上的一致性,而且结构的一致性,不光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而且在一些关键部门,这些部门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也是基本上均衡的,只是发生在遍及范围内(这个多了、那个多了)有波动。像这样的分析至少我没有看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一段一直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一直是以重化工业为主要链条在进行,东部是工业化的后期,中西部还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整个产能过剩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以产业链为基本线索来进行分析,过去研究的某一个部门(纺织业、家电业)供求之间到底平衡还是不平衡,这是基础,还需要综合。我下面想谈的就是重化工业主要产业链的情况。
实际上中国经济发展跨部门也好、跨地区也好,核心东西是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条有很多,这里面有一些产业链和其他产业链所处位置不一样,有的甚至处于枢纽的地位。它可能是局部的,但不同的产业链对全局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这都需要在量化上做出估计。2013年国务院发了41号文件,专门谈产能过剩问题,里面提到五个产业部门(钢铁、水泥、铝合金、平板玻璃(1027, -4.00, -0.39%)、造船),提到这五个部门产能利用率都在75%之下,产能利用率界定为75%以下就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过剩,这个文件对每个部门都提出了指令性的指标,比如钢材(2549, 8.00, 0.31%)要砍多少,而且砍的指标都分到各个地区,必须要执行,具体炼钢使用什么样的设备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这个文件把煤炭工业排除了,其实煤炭工业比刚才谈的这几个部门还要厉害。我先讲一下煤炭,再讲一下钢铁,因为这个产业链的下游就是房地产,你看水泥、铝合金、玻璃可以算一些,然后是钢铁,它的上面是煤炭,上面的总消费量70%都是在重化工业刚才讲的这几个产业中。
我先讲一下煤炭工业的情况,再讲一下钢铁工业以及房地产的情况。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如果放长一点时间看,十年二十年都经历了巨大的波动,有一段时间全国煤炭紧缺,煤炭经历了黄金的十年,这个十年到2012年或者到2013年就终止了,在这一段时间里,因为煤炭价格很高,有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及大量的基建项目在出现煤炭断崖式的价格下跌过程中,才逐渐建成投产。煤炭总需求量35.95亿吨,这是2012年的数据,我国的产量是34.5亿吨,在这期间,2012年进口了2.9亿吨的煤炭,2013年进口3.27亿吨煤炭,国际煤炭价格一直比国内煤炭价格要低,而且运输比较便利,国内物流成本比较高,而来自于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煤炭质量也比较好,尽管国内产能过剩,但东北地区大部分不使用国内煤炭。
煤炭作为是否产能过剩主要指标是库存。整个行业认为如果库存超过三亿吨,它的产能就是过剩的。这个指标是在2012年库存就达到了3亿吨,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大概是34个月,库存都在3亿吨以上。比如2013年煤炭增加了2亿吨,一方面是过剩、价格下跌,一方面是过去投资的基建没开始投产。从2006年到2012年,基建投资2.27万亿,新增产能是21亿吨,现在的情况是8个省区煤炭全行业亏损,全国煤炭亏损率是在70%以上,今年二季度有报道称,除了神华集团,一吨煤能赚15块钱以外,其他煤炭企业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山西是产煤大省,晋煤也是大型国有企业,前一段兼备了小的非法开采的小煤矿,但国有大的煤炭集团整个盈利状况都处在亏损的边缘。
水泥2011年到2012年这两年的产量相当于美国20世纪总的产量。在2007年之前,大量的投资实际上面向的都是世界市场,产能建设都是作为世界工厂来建设的,2007年以后开始发生危机,这个危机是战后发生的最严重一次箫条,按美国经济统计局的统计,危机持续了18个月,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五年过去了,经济复苏还是看不到前景。最近欧盟情况也不好,包括德国、欧元区都出现了负增长。整个大背景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说一下钢铁,钢铁跟煤炭情况相类似,在2001年到2006年经历了7年的繁荣时期,每年钢产量增长量是15%,从2007年一直到现在,整个产能过剩,钢价不断下跌,到今年8月份跌到2003年以来最低价格。钢产量,它的产能是10.4亿吨,产能利用率大概只有74%左右。钢的产量,2013年是7.84亿吨,这个钢产量超过全球钢产量50%,今年上半年相当于是全球产量的51%,钢铁的产量为什么增长这么快,2001年到2006年这一段繁荣时期,曾经以60%的速度出口钢材,2007年以后整个世界经济不惊奇,促使了产能过剩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去年(2013年)大中型钢铁集团亏损是31.69亿元,今年(2014年)1到2月亏损是28亿元(情况稍微有好转),今年1月到7月现在有盈利,盈利是19.29亿元,之所以能盈利跟1到7月份出口钢材快速增长相关,出口了4907万吨钢材。一吨钢的利润率在20年前可以赚两千块以上,十年前是一千多块钱,2013年上半年是4毛3分钱,今年上半年钢材的价格是一斤1块6毛。
说一下房地产的情况,我国居民自有房率是80%到90%,发达国家是60%(这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城市居民有20%已经拥有多套住房,房价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往上涨,因为买了多套房子,大量是投机性买房,买房子是为了将来能够增值,增值获取的利润率要比银行里高得多,是带着这样的预期来买房。有统计说,中国最富有的10%人口拥有三分之一的房产。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如果包含了建筑销售、装饰,2013年是23%,这个比重比美国等国家房地产在巅峰时期都要高。今年前9个月,光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是16.4%,他影响了将近40个行业,包括家电、家具等整个跟它相关的前后产业。
怎么衡量房地产过剩?空置率,空置率10%之内是合理期间,10%到20%是危险期间,如果是高于20%是严重积压。2013年城镇自有住房空置率是22.4%,22.4%已经超过了严重积压20%的区间。空置住房的面积一直在上升,2014年9月底,5.7亿平方米,而且大概还有将近46亿平方米在建。钢铁产业负债率是70%,房地产现在90%以上的开发商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50%—200%。
以上是一些基本情况,由于时间有限,要分析解决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主流经济学本身认为价格的波动会引起资本的自由流动,然后它追求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所有的固定资本只要你变成专用设备以后都是不可流动的,真正调整是通过固定资本积压过剩以后,经过周期性的危机,把这些清场。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里,整个市场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除非是它卖了,卖了以后变成货币可以流动,但你卖的时候,还得有人买它,这个固定资本还是沉默成本,还沉默在这个行业里。如果要以市场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决定作用,它会伴随着周期性经济振荡,通过周期性经济振荡达到总需求和总供给。而且下面还要加一句话,全国人民包括整个中央领导是不是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能够承认这样的震荡。这里面地方政府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不是第三者的政府,变成了市场经营主体,而且经营主体有特权,把权和钱结合在一起,做的一些东西。
危机调整很大手段就是限产,限制产量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求市场集中度。钢铁产能过剩是2亿吨,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现在的总规模,涉及资金七千亿元,员工40万人,如果要把这些过剩产能砍掉,要解决这一切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国际的比较,钢铁市场的集中度是不断下降的,2011年48.6%,2012年是45.9%,2013年底32.4%,这是指钢铁行业里前四家的市场占有份额,前四家占油市场率是21%,美国前四家占有76.1%,其实限制产量国务院不知道发了多少文件,国企可能还听一点,但大量的民营实际上还是进来了,煤炭都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即便限产,为了不亏损还在不断地扩大产量。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