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教授接受长江日报采访
3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华的办公室里采访中,张建华数次向长江日报记者提起自己来自农村。“因为这样的出身,我格外关心关注农村问题。”
作为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的学生,张建华深耕农村经济发展30余年,聚焦中国发展实践,带着情怀和温度解决经济问题。
深入湖北山旮旯把脉开方
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与城市发展融合一体?都需要经济学者去诊断、开方子,这也成为张建华近年推进的重要工作。这些年,他和学生走遍湖北,深入农村,把脉开方。“山旮旯、乡湾湾,几乎都走了个遍。”
从2007年开始,张建华带领团队到荆门调研,探究传统农业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在农耕文化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地带。如果在这里能找到农业现代化之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破解传统农业区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经过多次深入调研,他们提炼出“中国农谷”的概念。
截至目前,“中国农谷”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破解“三农”难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了经验。
“经济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问题常常要追问数十年。比如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的探讨,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完全认识清楚了。比如乡村振兴,我们已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但未来从产业层面,从文化层面,从生态建设、组织建设等层面看,任务还是很艰巨。”张建华说。
经济学者要有对人民的同理心
张建华一直牢记导师张培刚先生的言传身教“要带着温度解决经济问题”。
他本科学计算机,偶然中看到一篇刊登在校报上的、对时任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张培刚的专访,对经济学这个陌生学科产生向往。毕业时,经管学院正巧需要计算机老师,他便留校任教。
刚参加工作不久,张建华被派到珠海出差,第一次出省的他感受到经济特区的前卫开放。“为什么经济能给城市气质带来这么大的影响?经济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他对经济学更加好奇,回来后笃定地考了研究生,成为张培刚先生的学生。
新闻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