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新闻动态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六顾荆门定“农谷”——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农谷”概念创立者之一张建华
发布日期:2013-02-28 18:06:14   来源:    字体:  
六顾荆门定“农谷”——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农谷”概念创立者之一张建华

01.jpg

图为张建华教授(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今年,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9月4日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屈家岭调研并做重要讲话后,屈家岭变成了一片沸腾的大“工地”。省直部门密集来访、
  基础设施强势推进、园区建设日新月异、项目融资蓄势待发。“屈家岭·中国农谷”已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众多市民的关注中扬帆启航。
  那么,是谁提出了“屈家岭·中国农谷”这一核心概念?概念的创立者对“农谷”有着怎样的解读和期许?
  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是“屈家岭·中国农谷”概念的重要设讲者。他先后6次来到荆门和屈家岭,在认真了解和充分调研,并在其导师、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的指导下,于2009年底,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概念,并把这一概念正式写进了规划。
  22日,本报记者前往华中科技大学,采访了张建华教授。


  结缘荆门,深入思考屈家岭的发展


  2007年,张建华教授随“湖北院士专家荆门行”的专家首访荆门,并受聘为荆门的咨询专家,开始与荆门结缘。2008年3月,屈家岭申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张建华作为规划的咨询专家,开始认识屈家岭。
  在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后,张建华认为屈家岭申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有许多优势条件。其中,我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在屈家岭找到了源头,作为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肯定是有文章可做的,厚重的历史是屈家岭最大的优势。当前的屈家岭也具备一定的基础,特种种养和农副产品加工都有初始的基础,生产上的规模化、地貌特征的多样性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特别是武汉至荆门高速公路的贯通,解决了屈家岭的道路瓶颈,给屈家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屈家岭,我不仅看到了农耕文化的传承,也看到了另一种文化。”张建华说,屈家岭地处江汉平原尾端、大洪山边缘,也是天门、沙洋、京山、钟祥等县市结合部。建国初期,如果不是因为建成农场,大家合力改造环境,战胜自然,其状况可能会更糟。在屈家岭,张建华仿佛看到了荆楚儿女战天斗地,建设新中国不屈的精神。
  在张建华心中,他一直认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农业区是制约湖北发展的三块短板,只有把这三块短板补齐,才能真正实现湖北的跨越发展。
  2008年9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到武汉拜访张建华,双方就如何建设屈家岭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达成共识,市发改委希望张建华能帮屈家岭把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理念设计成规划。
  这时,张建华开始更加深入思考屈家岭和荆门市未来的发展。


  “‘谷’,意味着集中、集聚、集成与集约。中国农谷的品牌,是将做概念和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2008年底,张建华接手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后,率课题组再次踏上屈家岭这块土地。那时,屈家岭已被农业部农垦局评定为“全国百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但路怎么走,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多次考查调研的基础上,张建华在2009年春节前后,已经有了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初步构想。
  “当时,我们思考最多的是屈家岭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问题。”张建华认为,屈家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必须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既要传承历史,又要引领未来。现在的屈家岭是典型传统的农业区,面对工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等相对落后的现实,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创造新的运行机制,探寻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张建华的这一思想,源于其导师张培刚教授关于农业国的工业化研究。早在70年前,
  张培刚就提出,农业国必须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从全球化过程和与工业国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资金、技术及支持,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研究开创了发展经济学这一新学科。
  张建华认为,屈家岭人均耕地多,土地流转相对容易,可以为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找到一块试验田,并能探索出成功的道路。
  当张建华将这一情况向张培刚汇报后,张培刚十分高兴,并担任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的顾问。
  规划中,张培刚和他的弟子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谷”这一概念。
  张建华说:“我们之所以提出建设中国农谷,是期望屈家岭能成为农业创业创新的基地、资源要素的洼地和引领农业未来发展的高地,成为资源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之地。‘谷’本指两块高地中间的地带,具有汇聚的功能。屈家岭本身也是稻谷的发源地,取名农谷,具有双关之意。”他认为,农谷是一种概念,而概念就是品牌,一旦形成品牌就是一种无形的、管长远的资产。打造中国农谷的品牌,是将做概念和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屈家岭·中国农谷’必须是五‘谷’丰登。最大的短板是科技人才的匮乏。”


  “将来的屈家岭应成为一个农耕文化之谷,农业创新、创业之谷,农业科技之谷,农业产业之谷和旅游休闲之谷,只有实现这‘五谷丰登’,屈家岭才能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样板,才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张建华说。
  在地理空间上,张建华主张把荆门市域内粮棉油基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和农耕文化旅游地等打包成泛“农谷”地区,可以同核心区一起统筹规划。但泛“农谷”也不能泛到无边际。
  张建华最担心和最忧虑的是农谷科技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他说,如何汇聚、吸引和培育高新科技和优秀人才,是当前中国农谷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他建议在屈家岭建“虚拟大学”,成立“种子”基地。他说,在深圳大学成立之前,深圳没有大学,但深圳区域内汇聚的人才却超过了北京、武汉等大学众多的城市,这是因为深圳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各类人才汇聚,形成了一种“虚拟大学”,建成了专门的研发基地。屈家岭在人才的吸引上,可以学学深圳模式,在屈家岭乃至荆门建设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张建华建议,中国农谷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示范区的建设可分两大时期进行:近期(2011—2015年)为起步奠基时期,其重点在于夯实各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措施。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2011—2012年)为起步建设阶段,重规划、打基础,后三年(2013-2015年)为加速推进阶段,造氛围、抓落实;远期(2016—2020年)为快速发展时期,重点是结合资本市场的运作推进各板块内的重点项目工程,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最终,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屈家岭和荆门市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