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论文专著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论文专著 > 正文
《发展经济学教程(修订版)》张培刚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3-03-05 22:08:19   来源:    字体:  


修订版序言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或农业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学问。就广义而言,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狭义的“发展经济学”,就是通常我们所论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支的发展经济学。它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数年,兴起于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赶上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一个显著标志是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因此,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世界上已有一批发达国家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学科。发展经济学自诞生以来,学说繁多,观点不一。客观地讲,每一种研究思路都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在经济学的其他领域里,还没有像发展经济学这样,其学说和范例难以得到普遍的认同。正如我们在本书初版时所言,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撰写一本发展经济学教程,试图在综合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向学生和读者提供一套比较完整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原理和政策框架。几年过去了,本教程得到了社会上较积极的反响,多次重印。现在经过与经济科学出版社商定,决定修订再版。在此,我们需要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本书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学说,将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试图收并蓄东西方各种经济发展学说之所长,以一种综合的视野和方法开展分析,展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学科体系。迄今为止,在西方,影响较大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激进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及新近盛行的新制度主义发展理论等等。在东方,同样存在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农业工业化理论。然而,从现有国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发展经济学教科书来看,一般倾向于较多地采用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而相对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书试图在发展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完成一次综合性的考察和撰述。就研究立场而论,本书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问题,这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和激进注意发展理论是一致的。就具体能够法而言,结构主义分析、新古典主义分析和新制度分析,这两种方法是分析不发达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因为结构的不均衡和结构的调整和转换,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变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包括个人、民间团体和政府)的行为方式,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正是制度分析的主要领域。至于新古典注意的增长要素分析,也早已成为发展研究的一种基本工具。总之,本书将在综合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
第二,本书强调,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应始终坚持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即以农业国工业化为主线展开分析。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基本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可以视为“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具体而明确地称为“农业国的工业化”,这就必然构成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从理论线索上看可,农业国工业化问题之所以仍然是发展经济学的主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起点或现实基础就农业国家,即为农业或农民或农村为主体或基础的研究;(2)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或方向是工业化和现代化;(3)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是起动和完成工业化。由于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可以合乎逻辑地将目前中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统率起来,因此以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立论主线是重整和革新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内容体系设计上,本书遵循上述思路作了不同于其他发展经济学教程体系的结构安排。全书共设有4篇19章。第1篇为“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发展中国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包括:发展经济学学科概况、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水平的度量、发展的主要理论、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发动因素。第2篇为“制度因素与政府的作用”,内容是,制度与经济发展、计划市场与体制转型、政府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通常在许多发展经济学教程中被放在较后甚至最后的位置。然而,我们发现,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既起促进作用有起促退作用,它们对人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穷人的行为方式实现转变,因此,制度的变迁就显得至关重要。与此相关,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鉴于此,在本书的较前位置讨论这些问题是很必要的,这也为后面各章奠定了基础。第3篇为“发展要素与国际条件”,分7章依次论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它们是:人口资源与环境、资本形成、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为贸易、利用外资。第4篇为“结构转换与城乡发展”,分5章:产业结喉的变动、传统农业的改造与转型、乡村经济结构转变与乡村社会发展、城市化与乡一城人口流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应该是发展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在这里,我们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第四,本书注重发展原理与政策分析相组合,密切联系实际,并作适当的导引。众所周知,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生命力在于其理论能否有效制定发展政策。因此,本书特别强调一般原理与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此外,我们几乎在每一个主要的发展问题上,都要结合发展中国家或中国的发展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为了照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我们特地在每章设置了本章小结、进一步阅读文献导引和复习思考题,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学习。
第五,本次修订时,对原版篇章和基本框架未作大的变化,但结合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时间的演进,在局部作了适当调整,力求反映现代发展理论的新进展。在本书中,我们收集了截至2007年上半年的大量中外参考资料,包括各类发展经济学教材、专著和论文,也包括一些国际机构的出版物和统计数据。我们特别关注发展理论的现代进展,例如,发展目标和度量指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问题、制度与体制转型问题、规模报酬递增问题、技术进步机制、经济全球化、乡村发展的微观机制等等。此外,我们以专栏形式加入若干新的材料,如华盛顿共识与后华盛顿共识,科学发展观,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行社会,什么是循环经济,TFP对偶估算方法,新型工业化道路,东亚的土地制度改策,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民工荒现象,主体功能区建设等等。事实上,透过这些丰富研究成果的展示,我们亦可感受到发展经济学正在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本书所做的工作不少是尝试性的,无论编写此书的指导思想,还是内容取舍或体例安排是否恰当,仍然有待于广大读者来评判和检验。由于发展经济学仍在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的缺陷在所难免,诚盼读者不吝指教。在本书修订再版过程中,本单位的谭慧同志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在出版过程中,经济科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李宪魁、赵树林等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培刚
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修订版后记
本书初版于2001年,是在张培刚教授主持和指导下,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多位作者通力合作完成的,张培刚任主编,张建华任副主编。各章初稿撰写情况如下(按章节次序):张建华第一、二、三、四、七章,姚遂第五、十八章,张建华,宋德勇第六章,张卫东第八章,徐长生第九、十四章(何小松参加该章部分工作),陈洪波、罗传健第十章,费剑平第十一章,樊志宏第十二章,方齐云第十三章(占俊英参加该章部分工作),张玉英第十五章,汪小勤、夏若江第十六章,陈洪波第十七章,宋德勇、邱费芳第十九章,杨清震(中南民族学院教授)第十九章第四节(特邀撰写)。本书参考书目和英汉人名对照,由陈洪波整理。初稿完成后,由张培刚、张建华负责统稿和修订。
修订版工作原则上由每章原作者删减、更新或补充。此外,陈立中(第十、十七章)、钟春平(第十四章)协助参与了部分修订工作,最后由张培刚教授和张建华教授通读、补充和修改。尤值一提的是,张培刚教授尽管年事已高,但对教程的修订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大家并身体力行,逐字逐句审定乃至修订了每一章节的书稿,这样,充分确保了本教程的撰写质量和学述水平。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