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发展研究参考》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发展研究参考》 > 正文
创新与发展研究参考(2013年第3期,总第11期)
发布日期:2013-08-23 11:54:14   来源:    字体:  

发 展 研 究 参 考

2013年第3期(总第11期)

编印 2013年8月

关于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

建设与营运的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 张建华

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弥足珍贵,红色精神特色鲜明。黄冈红色文化遗址数量多、规模大、价值大、影响大。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境内共发现近现代遗址遗迹1017处,其中,红色遗址遗迹850余处;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国家级3处,省级27处,市级52处,县级621处。黄冈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最近,黄冈市委市政府拟申报“黄冈市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以期通过保护开发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战略内涵,使之成为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 的重要抓手,这将对于统筹黄冈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促进湖北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的定位、遇到的现实难题以及如何科学合理营销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意见一共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区的定位

建设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首先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其次是弘扬红色精神、研究与传承红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并以此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黄冈大别山地区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创造了“三个从未间断”的历史传奇。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党的组织活动从未间断;从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从鄂东第一个人民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活动从未间断。英雄的大别山诞生了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主力,走出了1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326位共和国开国将领。因此,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也是红色精神的空间载体。若能从文化大遗址保护区建设的角度,对之进行整体策划与开发具有特别的意义。换言之,该区将具有强大的爱国主义传统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的功能。

设立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有利于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文化体验,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设立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有利于确保黄冈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利于发挥黄冈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通过周一举措,有利于加快建设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实现“四个大别山”总体要求,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促进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近期目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红色文化遗址为主体、绿色生态文化为基础,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为为路径,建成国家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重镇。

长远目标是:以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带动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建设,实现黄冈绿色繁荣发展。

二、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区建设和营运遇到的难题

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做了大量工作,黄冈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正在成为推动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和积极力量。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如果从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角度看,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1、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挖掘提炼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整理,整体开发利用不够,大品牌难以形成。没有很好地展示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很多重要红色景区点亟待进行高起点保护开发。

2、黄冈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规模大、价值大、影响大,遍布分散于黄冈大别山区,开发任务重、难度大。一些红色文化遗址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加上战争破坏和自然损坏,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部分红色文化遗址的损毁,亟待抢救性保护。例如,全市在上世纪80年代普查发现的文物点中,有50处已消失,其中26处是红色遗址遗迹。即使已经开发出来的景点也十分分散,相互割裂,没有形成体系规模。

3、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的资金严重不足,现有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有效资金投入机制、市场运营机制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有力支持。由于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境内很多革命旧址历经风雨侵蚀,损毁严重。地方投入的文物保护经费难以满足需要。

4、内涵拓展不够丰厚,缺乏与绿色、古色等其他文化资源的有效组合和对接,由于市场需求挖掘不足,难以形成持续发展和生存模式。

三、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建设,营运的几点建议

针对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面临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重视遗址保护区建设和营运。

1、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建议成立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区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委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文物局、文化局、旅游局、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招商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在现有文物局基础上,整合相关机构,加强红色文化大遗址的统一规划、管理。对全市红色遗址和资源状况、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进行统一部署和总体规划。在政府做好政治上保障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市场运行机制,引入公司化管理参与遗址整片规划、连片开发建设和管理。

2、实施遗址开发保护建设的信息化战略。引入信息化技术,梳理、整理和规划黄冈市红色文化大遗址系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系统整理、收集有关资料,建立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规划统筹管理提供坚强的信息支撑;运用GPS技术系统绘制遗址分布地图,建立黄冈市红色文化大遗址智慧系统,借助通信渠道为红色文化大遗址提供完善的社会需求服务,例如通过各种传媒管道推广宣传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大遗址的立体营销网络,开发网络版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

3、设立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基金。吸收社会多元参与,探索筹措保护开发资金的新途径。建立一个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的长效机制,寻求多形式、多渠道的保护开发途径。改变单一政府财政保护资金的筹资模式,有条件吸收社会对文化资源开发有兴趣和社会责任强的有识之士参与投资,设立公益基金,探讨新的融投资方式;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探讨黄冈红色文化大遗址开发新模式。

4、探索保护开发新模式。建议:第一,把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发展。遗址保护开发是载体,红色旅游是重要实现方式,只有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发展才能找到良性发展的渠道。第二,通过红色文化和其他文化要素以及优美生态的结合,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合理衍生旅游产业链。仅仅只有红色要素开展旅游,政治说教性太强,难以形成产业衍生和持久发展动力。如果通过市场合理策划,将其他文化因素与红色文化融合,通过生动的旅游产品开发,合理衍生旅游产业链,建构新的品牌,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第三,通过红色文化大遗址保护开发带动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建设,实现黄冈绿色繁荣发展。黄冈许多红色遗址散落在偏远的乡村,因此,通过红色文化大遗址统筹规划,同黄冈四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黄冈红色文化遗址开发与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建设一并结合,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项目中更多体现红色文化开发的配套;与此同时,通过众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项目带动新型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建设,促进黄冈整体的绿色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本文系作者与2013年6月初出任2013湖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团专家就黄冈市“红色文化大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的咨询意见与建议。)

责任编辑:范红忠

编辑部通讯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