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发展研究参考》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发展研究参考》 > 正文
创新与发展研究参考(2013年第2期,总第10期)
发布日期:2013-03-23 11:48:48   来源:    字体:  

发 展 研 究 参 考

2013年第2期(总第10期)

编印 2013年3月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培育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 张建华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和产业孕育,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低碳产业,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产业,以生物医药、营养保健等为代表的健康产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突破的重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正向创新驱动转变,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下的制造业资源面临大整合,国内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热度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就需要认清国际形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培植新兴战略产业增长点,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产业体系。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实质

2012年,在全球经济再度面临探底风险之际,在西方的学术界、出版界、媒体界,一轮关于拯救世界经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开始热烈兴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论述有两个. 一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保罗·麦基里(Paul Markillie)主笔的一组稿件,认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它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并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另一个是誉全球的未来预测大师、美国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 他指出,互联网与新能源的结合,将会创生出新一轮工业革命这将是人类继19世纪蒸汽机和20世纪的电气化之后的第三次革命。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后碳时代)的希望。

第三次工业革命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再是单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而是大规模定制(按需)生产,每个消费者将购买到完全符合自己个性定制的产品。第二,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成为主导方式,制造不再与工厂、工人密不可分。智能软件、新材料、新型机器人及互联网信息服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使得制造业走向数字化发展的道路。更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工厂的地点将从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地区转移回本国。第三,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并逐渐成为全球增长的新热点。能源产业与新通讯技术的融合,将会产生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第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线逐渐模糊,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加速增长,将对制造业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总之,低碳产业、智慧产业、健康产业将成为主要载体。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国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已加速第三次工业革命下国家战略的实施。例如,美国创新战略、欧盟2020战略、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日本新成长战略以及英国低碳经济战略等均不约而同地把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动力聚焦在低碳产业、智慧产业、健康产业等三大产业的基础创新上。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低碳产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气候问题演变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竞争的焦点,节能低碳正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未来能源整体结构将发生改变。许多国家均把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为主导的低碳产业成为其发展的重点。例如,英国低碳经济战略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的具体目标;日本提出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低碳投资项目。

2、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下的智慧产业迅猛发展

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相继实施的未来国家宽带战略,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提出要建设先进的基础设施,打造智能化的交通系统,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能电网系统。特别是美国制定创新战略,打算未来十年重点支持高速铁路、下一代空中交通控制系统、信息技术生态系统(包括下一代无线宽带、电网现代化等)。

3、生物科技发展下的健康产业具有广阔市场空间

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正在为人类社会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等重大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生物技术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以生物医药、基因治疗、营养保健等为主体的健康产业成为全球最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健康相关产业作为未来2020年国家战略的发展重点,《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提出重点支持个性化医疗、营养保健产业和基因研究等健康/营养领域的发展;《日本新成长战略》提出通过生活创新实现健康大国的战略,大力发展医疗、护理、养老以及其他与健康有关的产业,并向亚洲和其他海外市场拓展,推进创新性药品、医疗和护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湖北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应策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技术革命,由此引发柔性化制造、个性化生产将带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美、德等发达国家在此次产业变革中已先行一步,已超越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范围。中国制造业虽然还没有系统地朝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描绘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与之相关的发展方针如“低碳经济”、“两型生产”、“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等。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不平衡发展等约束越来越明显,中央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聚焦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就包括“第三次工业革命”内涵涉及到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对于湖北省而言,整体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想中后期转型阶段,制造业基础厚实,科教资源富集,其新兴产业在许多前沿领域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化基础。如果湖北省能够充分认识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要求, 通过大力发展以低碳产业、智慧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一系列关键技术领域、核心产品、行业标准上通过培育实现重大突破,逐步向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高端延伸,就有可能占据新一轮产业发展主导权,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服务化和集约化发展,从而领引湖北经济实现跨越大发展。

四、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培育领域

结合湖北省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要素资源优势,可以从技术支撑与产业化前景、产业空间集聚、重点扶持企业等方面分析,选择一些重点突破和集聚发展产业领域。现提出如下十个子产业领域,建议特别予以关注与培育。

(一) 低碳产业领域

1、新能源装备产业

武汉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在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风电和光伏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集成能力,拥有100KW、250KW、500KW光伏逆变器、直驱型风电变流器、风光互补发电站、励磁调节器、中压变频器、大容量储能系统等全工况系列产品。目前,风电及光伏发电的综合成本已经下降到与传统发电成本相竞争的程度,一旦国内光伏应用相关的补贴政策大规模开启,风电及光伏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2、燃料电池产业

依托湖北省汽车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和燃料电池的研发优势,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抢占市场先机。加强对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银泰科技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的支持,致力于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大力推广燃料电池在通信基站、家用分布式供电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并积极推动氢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的分布式供电和清洁能源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家用系统、通信系统、可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

3、页岩气产业

据国家能源局《20112015年页岩气发展规划》,我省鄂西地区是国家19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湖北省拥有多家从事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的规模以上企业,如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机械厂、武汉市鑫发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生物质能龙头企业凯迪电力正与国家页岩气装备龙头企业荆门中石化四厂合作,大力投入页岩气装备制造等领域。湖北将是未来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地区,也是中部地区能源开发和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在勘探装备制造和工程设计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备重大工程装备、冶金装备、石油装备研发和配套能力。未来我省快速发展页岩气前景可期,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基础化工行业、节能减排市场潜力巨大。从页岩气开采技术和开采难度看,目前能够进入该领域的还只有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具备实力,湖北相关企业在勘探装备制造有发展机遇,参与全国范围的页岩气投标和合作开发,力争在页岩气装备配套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二) 智慧产业领域

4、3D打印产业

3D打印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工业制造、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生物医疗、建筑工程、教育、消费品等。 3D打印的制造方式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被替代产业从原材料处理、成品制造到相关服务都可以被包括到3D打印的产业链中,即使传统产业只有10%的产品用3D打印的方式制造,在国内也将形成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目前,国内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仅有江苏银邦等少数企业。

以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及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推进3D打印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和升级;注重产业上游包括原材料、控制技术、光机电技术、软件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同步发展,和下游工业生产、国防、医疗、消费等各领域的拓展应用,打造完整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大力支持以滨湖机电为龙头的3D打印企业做大做强、落地生根,鼓励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5、智能制造产业

智能制造是我国未来10年高速增长的产业之一。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2020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湖北省凭借研发和装备制造基础优势,有望在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依托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依托华中数控的中高档数控系统、华工科技的机器人焊接设备、中冶南方机电产业园等,在RFID、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新能源等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形成了优势,在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形成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智能识别与感知技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产品应用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6、智能电网产业

在技术与产业化支撑方方面,武汉南瑞公司、中元华电、烽火富华等本地企业已广泛涉足智能电网领域。武汉南瑞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运行寿命与风力、光伏电站相匹配,适合大规模储能应用,将解决并网瓶颈问题。中元华电的智能变电站黑匣子、检测仪器等产品技术优势突出,在全国居龙头地位。下一步,在产业发展上,产学研战略合作,突破材料核心技术,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解决关键材料技术瓶颈和可靠性问题,以及将功率规模由现在的兆瓦级提高到10兆瓦,满足大规模储能的市场需求,并在新能源接入、调峰调频等方面广泛应用。策划建设智能电网配套产业园,通过智能电网示范项目的实施,打造完整的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

7、下一代互联网产业

依托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光谷奥源科技、烽火科技、凡谷电子、长光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高速光纤接入系统、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物联网技术、多业务多协议融合与资源管理、接入控制与可信管理等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得到实际应用。应用领域包括电信宽带、驻地网宽带、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安防监控、煤炭石化等。以IPv6为技术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能充分支持多元化、个性化、泛在化的创新应用或业务,例如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环境监测、地震监测、智能电网、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远程医疗、智慧社区等,相关领域设备、终端及应用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8、下一代光通信产业

湖北省已经在光通信产业包括光传输网、接入网、家庭网络以及光通信器件等领域拥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光纤光缆、光传输设备、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5%、10%和60%。以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工科技、长江通信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及产业集群。

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组织一批100G涵盖芯片、光模块、元器件以及系统设备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推进100G以太网核心芯片大容量分组交换技术、光层交换技术以及超大容量传送技术的突破,实现高端光器件的国产化,占据下一轮全球光通信产业竞争优势,成为我国最大的下一代光通信研发生产集聚区。

(三) 健康产业领域

湖北省生物产业已成为湖北省继汽车、食品、钢铁、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纺织、电力、建材之后的第十个千亿支柱产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涉足的生物重点领域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领域。结合湖北实际,可重点选择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两个领域率先突破。

9、生物医药产业

在生物医药领域,将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着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我省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基础,结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专项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联盟已经成为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也已经逐步建立。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研究机构众多,研发机构有58家之多,医药科研力量雄厚,拥有武汉健民、马应龙药业、人福药业等8家上市企业,当务之急着手组建生物制药技术联盟,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并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生物制药产业链条。

10、生物农业产业

在生物农业领域,将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湖北省目前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开发的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出现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发的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湖北是我国最大的兽用和鱼用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最大的生物农药基地。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集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等一批生物农业企业。下一步湖北省应催化种子产业重组进程,形成以红莲型杂交稻、抗虫水稻等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种子产业集约化,加速种子产业的规范化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湖北分子医药农业技术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极强的产业化潜力,极有可能成为继光谷产业之后的又一新型产业。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给予支持,加速分子医药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生物产业链和产业群,培植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

(作者简介:张建华,系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范红忠

编辑部通讯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