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发展研究参考》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发展研究参考》 > 正文
创新与发展研究参考(2013年第1期,总第9期)
发布日期:2013-02-20 23:05:38   来源:本站    字体:  

发 展 研 究 参 考

2013年第1期(总第9期)

编印 2013年1月

中国对发达国家贸易与中国生态资源的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 李昭华 邓荣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生态资源呈现贫瘠化趋势,表现为的生态资源占用与生态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的高速增长是导致生态资源贫瘠化的首要原因,由此对中国的生态资源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生态资源的现状分析

从1978年至2010年,中国GDP由3645.2亿元增加到401202亿元,年均增长15.8%。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生态资源呈现贫瘠化趋势,表现为的生态资源占用与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统计数据表明,从1978年至2007年,两者之间的差额以年均8.45%的速度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资源贫瘠化之间有何关联?换言之,中国的投资、国内消费和净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贫瘠化之间有何关联?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问题逐步引起政策制定者和学术工作者的关注,从各个方面研究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成因:(1)经济增长导致一国(地区)对某一生态资源的占用。(2)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引起对某一生态资源的加速消耗。(3)经济结构调整,包括整体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4)制度因素,即包含环境保护政策在内的制度因素对生态资源的影响。在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外贸增长对经济增长举足轻重的背景下,撇开对外贸易来研究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问题显失偏颇。

二、中国生态资源消耗的总体分解

采用1981—2007年度数据考察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即消费、投资、政府采购及净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占用与中国生态资源承载力之间差额扩大的关联,进而考察中国净出口中的与发达国家贸易净出口增长和与非发达国家贸易净出口增长对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生态资源的消耗可以分为本国居民的消耗与国外居民的消耗,分别来源于本国居民的需求与国外居民的需求。总体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再扣除进口。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均构成本国居民对国内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出口代表国外居民对本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进口代表本国居民对国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出口减去进口为国外居民对对本国产品与服务的净需求,按照不同贸易伙伴国可分为发达国家居民与非发达国家居民的净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在对本国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造成影响的同时,必然也通过本国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对生态资源造成需求,引起一国的生态资源流入或者流出。中国生态资源占用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额反应了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程度,为了区分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中国生态资源的不同影响,本文分将其分为五个子因素,两大类:其一、中国居民对本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中国政府出支出;其二、国外居民对中国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分为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与中国对非发达国家净出口。

三、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成因分析

从长期来看,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程度与消费、投资、中国政府支出、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和中国对非发达国家净出口存在稳定关系。具体表现为:

(1)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程度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具体表现为,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每增加1%,会引起中国生态资源占用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额扩大10.3%。

(2)对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的程度影响居第二位的是国内消费。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中国生态资源占用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额扩大8.5%,由此可见居民消费加速了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

(3)此外,国内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中国生态资源占用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差额扩大2.9%;政府购买和中国对非发达国家净出口对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由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国内居民消费和国内投资的高速增长是中国生态资源贫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并且,中国对发达国家净出口的增加是导致生态资源贫瘠化的首要原因,而中国对非发达国家净出口的变化对生态资源贫瘠化的影响不大。因此,中国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虽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但其促进程度显著低于其所导致的生态资源贫瘠化的负面作用。

四、对中国生态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不能否认对发达国家的贸易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货币利益,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对发达国家持续贸易顺差背后,隐藏着中国大量生态资源的直接净出口与依附于商品上的间接净出口。中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建设阶段,产权制度还不完善,加上生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故生态资源的价值不能在价格机制中得到反映,中国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很可能仅具备“表面竞争优势”。此外,中国对发达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尚未改变。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的初级产品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生态不等价交换”同样存在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因此,如何加强生态资源的有效管理,建立反映生态资源真实价值的市场机制,避免中国出口商品的“生态价值低估”;如何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避免与克服南北贸易的“生态不等价交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针对此问题,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科学统计生态资源现状,以便制定合理并有效的中、长期管理规划。目前中国对生态资源的统计工作,与发达国家的统计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不利于对生态资源的拥有量和使用量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未来的消耗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同时,生态资源管理关乎子孙千万代,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总体而言,中期规划应注重现期困难的克服,长期规划要使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2)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现有的国际贸易结构支持发达国家跨越国界占有生态资源,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初级产品与资源型制造品,将发达国家的消费的环境成本外部化,即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资源

贫瘠化。因此,只有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扭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以低端的资源型产品为主局面,以实现中国高技术含量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3)完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推动中国国内企业走向正规的国际竞争环境。生态资源通常没有完全的私有产权,这是其在经济上最显著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产权制度不完善,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厂商在生产决策中往往将所耗费的生态资源与环境成本忽略不计,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此出现忽视生态资源成本而具备国际贸易的“表面竞争优势”。这种表面竞争优势使本不会发生的国际贸易在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产生。完善的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立生态资源合理价格的形成机制,使国内企业生产不得不考虑环境成本,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4)积极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避免和克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态不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态不等价交换”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贫瘠化。生态不等价交换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呈现数量增加而金额降低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占据国际竞争的主导地位,以低价跨越国界占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资源,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并没有真实反映其占用的生态资源的价格。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的价格被低估,即所谓的“穷者售价低廉”。通过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发达国家得以提升其在世界市场中的购买能力。

(作者简介:李昭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荣荣,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发展研究参考

责任编辑:范红忠 黄 莉

编辑部通讯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