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发展研究参考》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发展研究参考》 > 正文
创新与发展研究参考(2015年第2期,总第28期)
发布日期:2015-07-06 11:13:58   来源:    字体:  

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建议

张建华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强调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必然的选择。在新常态下发展经济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迅速,科技金融的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北京、武汉和成都等地都纷纷成立各具特色的地方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为中国科技金融的区域发展模式。

一、我国当前科技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科技金融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在实践中还未能有效满足对创新的融资支持,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不断深入,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总量角度看,金融对创新支持明显不足,资金链发展滞后于创新链现实中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不同步,为创新提供的融资服务不够。首先,从银行信贷渠道看,近年来基础货币投放放缓,经济下行阶段银行惜贷情绪上升,而对资金价格不敏感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等占据过多信贷资源,挤压银行信贷在创新领域的配置空间。其次,从资本市场看,创业板等市场门槛仍然较高,新三板和股权交易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投资流动性较差, PEVC等股权融资严重滞后于企业对资本金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以及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始终存在,近期有加剧趋势。

第二,从结构角度看,科技金融“两头大中间小”,“有进难出”,资金链和创新链对接不畅除总量支持不足之外,科技金融的支持结构有待优化,突出表现为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不畅。首先从创新型企业生命周期看,传统商业银行的私有资本偏重于企业的成熟时期,政府财政提供的科研经费和扶持补贴主要倾向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创时期,而对成长期企业融资支持较少。其次,从融资主体结构看,商业银行份额过高,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缓慢。资本市场门槛过高,投资退出不畅,投资流动性较弱,大量的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无法获得市场融资。再次,对科技企业金融投资者的融资支持薄弱,缺乏对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使得创新投资循环不畅,“有进难出”,不能形成科技金融资本的“滚雪球”效应,导致科技金融市场不活跃,对财政依赖度较高。

第三,从均衡发展角度看,科技金融投融资分布不均,呈现显著的地区和行业差异。从科技金融发展规模看,尽管资金总额迅速增长,但从实际效果上看,金融与科技的互动发展不足,金融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不同步,为创新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不够。同时科技金融资金分布非常不均,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发展中地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国家级高新区和普通高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分布差异巨大。同时在不同产业、行业的投资额度差距非常大,比如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融资支持力度偏低。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结合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现实国情,我们认为可以从科技金融的发展动力、服务能力和体系架构等角度寻找原因。

第一,科技金融发展动力不足, 以大型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创新支持较弱。从银行自身特征看,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有限,收益难以覆盖创新投资风险,对高风险的创新企业贷款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以大型银行为主导,银行间竞争不足,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动力不够。而以同样是银行为主导的日本为例,除了建立数量丰富和层次分明的大、中和小型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促进行业竞争外,还通过财政拨款和政府拨款设立大量分工不同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较之商业性金融机构优惠的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融资条件,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确保企业创新获得充足的金融支持。

第二,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科技保险和担保机制发展缓慢。科技保险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投资风险,科技担保缓解科技企业无实物抵押问题。美国等创新领先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完整和覆盖广泛的信用担保体系能有力提升创新企业融资成功率。如美国成立有专门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信用担保体系覆盖全国所有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性质和类型担保;同时该体系拥有完整的分散和规避风险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而目前我国科技担保和保险等服务发展缓慢,制约科技金融资金链有效延伸,加剧科技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

第三,科技金融体系层次不足,风险投资等模式和多层次交易市场体系发育缓慢。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多层次金融体系能有效支持多样化创新需求。资本市场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擅长甄别早期创新潜力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多类型企业的创新融资需求,同时促进投资者资金的有效流动及顺利退出。美国金融体系有效支持创新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不仅具有富有活力的天使及风险投资制度,还建有包含3个场外交易市场、5个区域性交易所和2个全国性交易所的完整的证券交易市场,以及交易量庞大的债券交易市场。而目前我国科技金融体系中,除银行和财政之外的创新投融资模式发展滞后,致使创新融资链的部分环节断裂,导致整个资金链的不完整。

第四,科技金融发展基础不平衡,地区发展差异显著。地区和行业间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差异,引致金融资源配置的显著差异,加之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金融统一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引致科技金融发展的地区和行业间显著差异。而美国成立小企业管理局等国家层面的科技金融支持机构,从整体层面统筹布局并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重点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功能,吸引私人资本加盟,帮助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为小企业直接提供风险资金等。小企业管理局的设立及其职能的运行有效促进美国科技创新型小企业的成功概率,激励大众创新。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应通过补足完善薄弱环节,扩展拓新服务边界,促进参与主体创新竞争,加快整体统筹规划等路径制定相应对策,主要建议如下:

第一,丰富科技金融投融资模式,积极鼓励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和服务,加快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和民营银行等发展,补足资金链薄弱环节。

积极探索包括股权众筹和P2P网络贷款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和服务,加大对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融资模式的支持力度,同时引进各具特色的民营银行,通过信贷优惠、财政奖励补贴、税收减免优惠和业务补贴等,对相关机构给予风险投资损失的比例补偿,提升其市场生存力。监管原则上保持适当宽松,必要时从公共产品的视角在构建初期给予财税支持。推动各类金融跨界合作竞争,以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对创新的融资配置规模。

第二,加快科技保险及担保等服务,降低金融机构创新投资风险,有效刺激融资链延伸,保障创新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保险及担保服务是目前科技金融中薄弱环节,服务供给少成本高,急需通过政策性金融的方式带动商业金融机构共同服务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科技保险及担保市场。因此,建议通过设立政府完全出资或者政府参股的政策性机构,为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机构提供再保险业务,为商业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以政府信誉和资金降低商业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科技保险及担保业务的顾虑,鼓励它们为科技企业提供新服务和新产品。

第三,加快多层次科技金融市场建设,完善投资者退出机制,提高交易流动性,促进资金链和创新链完整对接。

加快多层次科技金融市场建设。借鉴美国等创新国家经验,建设层次多样和功能完备的资本市场,包括场外交易所市场、区域性证券交易市场和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无缝对接的股权市场;鼓励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科技债券市场等,更好适应不同财务特征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完善各层级投资者退出机制,加快投资的流动性。构建顺畅完整的科技融资市场链,提升金融对创新的支持能力。

第四,加强科技金融顶层设计,统筹布局,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

加快科技金融顶层设计,在国务院层面设立科技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国家科技金融报告制度,建设统一的国家科技金融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加大信息开放和共享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科技金融主体的跨领域融合、跨区域合作,以市场化方式整合现有科技金融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形成集成化总包、专业化分包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作者简介: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领军岗教授,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主要著作有《发展经济学》《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和《基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等。戴静,经济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科技金融问题研究。)

发展研究参考

责任编辑:黄

编辑部通讯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

研究院网址: http://cids.hust.edu.cn/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http://cids.hust.edu.cn/cids/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