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发展研究参考》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发展研究参考》 > 正文
创新与发展研究参考(2014年第1期,总第14期)
发布日期:2014-02-14 10:53:33   来源:    字体:  

发 展 研 究 参 考

2014年第1期(总第14期)

编印 2014年1月

开发性金融支持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政策措施

宋德勇 刘习平

一、开发性金融支持低碳发展的背景与总体思路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企业甚至私募资本涉足碳金融领域,这有助于金融业提升创新能力。除了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积极介入碳金融活动、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碳排放信用等环保衍生品之外,碳交易指数也成为重要的市场指标。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绿色信贷”进入我国减排领域。在碳基金方面,我国已经开始起步,但发展尚不成熟。

近几年,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低碳发展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尝试,其中包括印发了相关节能减排支持项目政策,提供绿色贷款、提供低碳咨询服务、支持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建设,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等。

开发性金融促进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继续深化开发性金融实践,以规划先行引领低碳业务发展,加强综合经营与业务协同,保障资金供应,强化风险防控,提高经营效益,综合运用信贷、债券、租赁、项目融资、投资基金、信用担保、平台建设及咨询服务等手段,重点支持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城市、低碳生态园区和低碳重点项目建设,以中长期投融资服务我国经济低碳发展。

二、开发性金融促进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

1支持产业低碳发展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优先加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对高耗能产业的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发行“低碳金融债券”筹措资金,为低碳产业融通资金,比如为了一些长期低碳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债券期限可以根据低碳项目的特点进行选择;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利用自身优势,将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和项目发起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而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者抵押、拆解等组织项目资金;还可以与担保公司创新的合作模式,把银行的融资优势、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担保体系的专业运作优势和再生资源的产业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竭力为低碳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如与环保部合作开展低碳融资课题研究,为环保企业提供海内外公开发行上市、债券发行、并购重组、提供咨询研究等。

在促进低碳产业过程中,一是应进一步加大低碳行业的研究力度,把握低碳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路径,使存量贷款的结构调整、新增融资突破口都和国家低碳产业发展方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二是应及早制定、完善支持新兴低碳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国家低碳产业政策。为提高信贷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开发性金融可考虑引入相关领域外部专家和外部咨询渠道,参与制定信贷政策、标准和业务评审机制。四是加强对低碳产业的信贷风险防范。

2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优先加大对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的主体可以是科研机构,也可以是低碳企业的研发部门,加大对低碳企业在关键低碳技术研发、试点、推广和商业化计划的扶持力度,支持低碳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集群优势,建立长期牢固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开发性金融可以借助国家信用以市场化方式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并以所获得的资金支持低碳技术的融资需求。开发性金融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通过创立投资基金,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提供融资支持。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直接贷款、发行债券、设立投资基金为低碳技术研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获取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利润。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路径。

3、支持新能源发展

开发性金融可以推出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的清洁能源的发展。发行“低碳金融债券”筹措资金,由于新能源发展的周期性,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通过创立投资基金发展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或生物能。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以及环保标准的咨询服务。

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阶段,开发性金融可以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以及环保标准的咨询服务,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通过信贷以及发行低碳金融债券为新能源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当低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入成熟期,开发性金融可以为低碳企业提供海内外公开发行上市、债券发行等咨询服务,以实现低碳企业在市场上融资。

4、支持低碳生态园区建设

加大低碳园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低碳企业的改造升级。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利用自身优势,将与低碳园区发展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和项目发起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而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者抵押、拆解等组织项目资金。开发性金融可以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如与环保部合作开展低碳园区融资课题研究以及低碳园区规划研究。

5、支持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城市化

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拓展绿色信贷业务支持低碳城市发展,重点支持低碳新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创立投资基金,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开发性金融还可以通过利用自身优势,将与低碳城市建设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组织项目资金,最终使低碳城市建设顺利运转。

开发性金融支持低碳城市发展要重点向国家试点的“五省八市” 以及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倾斜,通过绿色信贷和投资基金的方式优先满足这些地区的融资需求。在低碳城市建设的初期,重点在于解决低碳建设中的资金需求问题,当低碳城市日渐发展成熟,重点在于向城市提供配套的融资服务,同时,要总结经验,为更多的低碳城市发展提供资金需求与咨询服务。

6、支持低碳重点项目

国开行重点支持以下节能环保工程:一是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及回用、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园林绿化等;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包括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三是工业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清洁生产、燃煤电厂及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资源循环利用等;四是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清洁能源,包括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核电、风电、太阳能利用等。

三、开发性金融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

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总分行联动促进成果转化

加大总行和各地方分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促成开发性金融与政府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支持开发性金融参与地方政府重大低碳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与地方政府明确低碳重点项目以及协商规划合作贷款事宜,支持当地低碳经济发展。

2、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变

应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将环保评估的审批文件作为授信使用的必备依据,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入,有选择地退出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的信贷支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的节能减排状况,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进行分类和评级,把评级结果同贷款定价、授信额度、授信条件、期限等结合起来,实行差异化的贷款政策。

3、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开辟低碳经济战略支持领域

低碳经济的范围是较为广泛的,但是能够持续发展并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产业分布是不均匀的,开发性金融应根据自身能力和对产业的研判,并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确定重点支持的领域。开发性金融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推广应用阶段中有影响的项目和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的重点企业,对研发和示范阶段的客户可以通过与其他融资平台结合、提供配套综合金融服务等方式,发挥支持效果、建立客户关系。

4、取差别化的策略,多方式支持低碳企业发展

开发性金融应采用差别化金融服务手段,通过与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财政投融资或其他权益性投资合作,或通过银团贷款、政府转贷款等方式,支持低碳企业发展。

5、推动金融业务创新,适应低碳金融发展的需要

一是提供CDM项目设备融资租赁服务。二是开展碳金融交易咨询顾问与项目协调服务。三是参与组建或托管碳基金。四是开发与CDM项目挂钩的理财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五是提供碳权质押融资贷款。六是提供低碳相关的发债融资服务。

6、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实现金融与低碳协调发展

开发性金融要强化风险意识,避免潜在的金融风险。开发性金融既要横向总揽该行业在全国以及全球的发展现状,也要纵向比较该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综合评估行业持续盈利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提示,提高新能源产业资本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新能源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互动发展。

(本文系国开行华中大发展研究院一期合作项目开发性金融理论及其支持自主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结项成果之一“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国低碳发展研究”的成果摘编。作者:宋德勇,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导,sdy5198@126.com;刘习平,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范红忠

编辑部通讯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