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工作简报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工作简报 > 正文
工作简报(2011年第1期,总第1期)
发布日期:2014-04-16 21:23:53   来源:    字体:  

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逝世
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以各种方式表达慰问和哀悼


华中科技大学校报记者 范葳 周前进李剑华

2011年11月23日14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经济学一代宗师,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华中科技大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培刚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附属协和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8岁。11月27日上午9时,张培刚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张培刚逝世后,以各种方式表达慰问和哀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王岐山、刘延东、俞正声、朱镕基、吴官正、陈宗兴。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等中央国家机构和组织发来唁电并敬献花圈花篮。

发来唁电唁函、敬献花圈花篮的中央国家机关、所属机构领导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谢伏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张军扩,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厉以宁,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敬琏,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等。

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中共武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发来唁电并敬献了花圈花篮。

湖北省、武汉市领导李鸿忠、王国生、杨松、张昌尔、李宪生、阮成发、侯长安、尹汉宁、刘友凡、郭生练、涂勇,唐良智、胡曙光、贾耀斌,省老领导关广富,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等,也表达了慰问和哀悼。

25日,张培刚的学生、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代表市委、市政府,赴张培刚家中吊唁慰问。

26日,受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委托,省委常委、宣传部尹汉宁专程赴张培刚家中吊唁,表达省委、省政府的哀悼之情及对张培刚家人的慰问。

发来唁电唁函、敬献花圈花篮的还有:部分中央国家机关、直属机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部分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组织及其负责人,海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和个人。

我校全体校领导、历届老领导、院士,以及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经济学院、经管学院及其院长、教授,我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我校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校友会,张培刚的亲属、生前好友、同仁和几代学生等也敬献了花圈。

参加张培刚遗体告别仪式的领导和来宾有: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涂勇,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湖北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徐汉明,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褚玲,河南省安阳市市长张笑东,河南省驻马店市副市长陈星;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原校长刘道玉、陶德麟;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顺达;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兄弟单位代表;我校全体在校校领导、老领导、院士,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负责人、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张培刚生前亲朋好友、同仁和弟子。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冯友梅主持告别仪式。校长李培根介绍了张培刚的生平。

学生代表唐良智,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学界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家属代表、张培刚的侄儿叶虎先后发言(张五常的发言由经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雅然代为发言)。

在张培刚生病、住院和抢救期间,我校和附属协和医院十分重视,精心组织了治疗和照顾方案。校党委书记路钢、校长李培根等校领导多次专程去医院看望。23日零时30分,在张培刚弥留之际,路钢再次赶往医院探望;27日,路钢因重要出访任务无法参加张培刚遗体告别仪式,在出访前再三对他的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李培根也曾在深夜赶往医院看望,并到张培刚家中慰问亲属。

张培刚与世长辞,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界、教育界自此痛失了一代宗师,我校痛失了一位可爱可敬的长者和导师。

为了表彰张培刚在经济学界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对学校发展的突出贡献,2011年11月23日上午,学校授予张培刚“华中科技大学终身成就奖”。

张培刚教授追思会举行
一代大师走了。

在九峰山寿安林苑,法学泰斗韩德培先生的墓地旁,张培刚教授长眠于此。

11月27日下午,经济学院报告厅哀乐低回,墙上的遗像中,张老像孩子般灿烂地笑着。报告厅LED屏上定格着一句话——“张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他生前的亲朋好友、同仁和弟子等近百人纷纷前往报告厅追忆张老,多名弟子几度哽咽,泣不成声。

张燕生是张老1981年所带的研究生,刚走上讲台,他的眼圈就红了。当年,张老为了弥补学生经历文革后在知识上的空缺,专门请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为了让英文不好的学生们也能听懂,他又恳请国外学者慢点讲课,或尝试掺杂一些中文来讲。张燕生说:“他所做的点点滴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如今,张燕生已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一位醉心学术的大师。”中山大学副校长喻世友如此描述恩师。他说,老师当年能毅然辞掉联合国的职务回国任教,与他醉心学术的心境是分不开的。喻世友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在张老身边当助理的硕士生。他在台上连续说了五遍“愧对老师”。喻世友说:“没能像老师那样一心走学术路,我至今心怀愧疚。”

88岁高龄的经济学院老教授孙鸿敞已白发苍苍。参加完当天上午的遗体告别会后,他坚持要参加下午的追思会。他说,张老出生于乡土中国,在农村长大,同时也眷恋这块土地。讲台上,孙鸿敞竖起大拇指说:“张老是我一辈子都敬佩的人。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几乎都是白人,他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口气。”

“回武汉这几天,我和师兄弟们深感压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恩师离世的事实至今还无法接受。远在北京的他得知张老去世后,推掉了一周内的五个重要会议,坐上了回武汉的飞机。他说:“如果没有张老师的培育和推荐,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还有什么会议,比张老师重要?”

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建华形容到,张老当年开创“新发展经济学”的情况就像是喻家山石头缝里的草,草要生长出来,最后还要长成树,这是何其艰难。他说,如果没有张老,这应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张建华回忆道,张老每隔一周就和青年教师、学生一起开研讨会,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

当天,报告厅左右两边各设了一面微博墙,数百条微博滚动出现,表达了各界对经济学大师的悼念之情。

“聆听张老一节课,弟子受益匪浅。惊闻先生仙逝去,世人悲恸不已。先生一路走好!”

“德行风范,可鉴日月,大师音容,永生铭记,华科骄傲,张老千古。”

“始终记得80年代中的那个秋冬,在去武大的路上,在您的家里,您的侃侃而谈,您慈祥的笑容。您一路走好!”

……

大师走了,微博墙上的寄语仍在不断地更新

(文章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校报记者 李剑华)

社会各界深切缅怀和悼念一代宗师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选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纪念文章。社会各界缅怀和悼念全文详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悼念张培刚教授》专题网站, http://focus.hustonline.net/zhuanti/zpg/index.aspx)

谭崇台、郭熙保:张培刚对发展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
张培刚的理论和学术思想在国内许多报刊都有详细介绍,这里仅列举其中三方面的贡献,足以说明他是当之无愧的发展经济学的拓荒者和创始人之一。

当之无愧的发展经济学先驱

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是在1945年完成,1949年出版的,比大多数先驱的著作问世更早。其次,他们的论著大多都是论述落后国家工业化问题的,其主题基本相似。因此,张培刚无论在作品发表时间还是在讨论的主题上,都称得上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和创始人。

独树一帜的工业化理论

张培刚对工业化定义与传统定义相比,创新在于:首先,前者着重于要素组合方式或技术的变化,后者则强调产业结构的变化;其次,传统定义过于狭窄,只包括制造业至多还包括整个工业部门,而张培刚的定义不仅包含制造业工业化,还包括农业经营的工业化;再次,张培刚指出,这些基要的创新和基要的生产函数的变化,更进一步加强了伴随现代工厂制度、市场结构及银行制度之兴起而来的‘组织上的’变化。

科学系统的工农业相互关系学说

张培刚从粮食、原料、劳动力和市场四个方面阐述了农业对工业化的贡献,及农业为促进工业化而做出的资本和外汇贡献。其次,在70年前张培刚就对农业与工业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张培刚对工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和转移的影响做过详细探讨。这些观点与刘易斯无限劳动供给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假定如出一辙。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是在1954年发表的,比张培刚至少晚了5年。

(谭崇台,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郭熙保,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Dwight Perkins:He was a great and courageous man
It was with great sadness that I received your news of Professor Chang

工作简报

本期责任编辑:陈三攀

通 讯 地 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基金会网址:www.pkcjjh.org.cn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