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工作简报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出版物 > 工作简报 > 正文
基金会简报(2017年第1期,总第22期)
发布日期:2017-07-03 00:15:48   来源:    字体:  

本期目录

一、 基金会会务活动

(一) 基金会顺利通过2016年度湖北省社会团体年检

(二)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会议、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二、 捐赠活动

(一)校友曾伟均向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

三、学术评奖与学术活动

(一)2017年度第十三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评选

(二)张培刚讲座(3场)

(三)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4场)

(四)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五)第一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

四、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位列“中国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综合指数排名”第六

一、基金会会务活动

(一)基金会顺利通过2016年度湖北省社会团体年检

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省政府《湖北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省民政厅于31日至531日对全省社会组织进行2016年度检查。
我会2016年度积极开展讲座、学术会议、捐资助学等各项公益活动,全年收入和支出情况为:

1、基金会截止20161231日资产总额为12,278,887.87元,其中:货币资金2,276,797.17元,其他应收款502,090.70,长期投资9,500,000.00元。

2、基金会截止20161231日负债19,000.00元。

3、基金会截止20161231日净资产总额为12,259,887.87元,其中:非限定性净资产12,259,887.87元。

4、基金会2016年度收入3,681,466.48元,其中:捐赠收入3,260,000.00元,投资收益416,243.82,其他收入5,222.66元;基金会2016年度支出958,167.58元,其中:业务活动成本872,039.46元,管理费用86,128.12元。

5、基金会2016年度慈善活动支出872,039.46元,上年末净资产9,536,588.97元,慈善活动支出占上一年基金余额的比例为9.14%;工作人员工资福利73,319.76元,行政办公支出12,808.36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占本年支出的比例为8.99%

基金会2016年度的财务资料由武汉永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审计,省民政厅对我会所提交的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结论为“合格”,年检顺利通过。

基金会工作报告、审计报告已在网站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查询网址:http://www.pkcjjh.org/index.php?tid=3&cid=92

(二)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会议、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2017527日下午,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307会议室隆重召开。湖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局副局长胡芳,基金会理事长巴曙松、荣誉理事长谭慧、副理事长张建华等出席会议。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主持。

会议议程第一项,是由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巴曙松向全体理事作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巴曙松首先介绍了第三届理事会成员变动、财务情况、组织的学术公益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基金会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巴理事长还对基金会未来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贯彻“三个结合(筹资活动与校友工作结合、学术公益活动与学院学科建设结合、社会公益活动与扩大社会影响结合)”的办会原则,加大学术公益活动投入力度、增设新的学术奖项、优化理事会构成以及扩大基金会社会影响等多项构想。

随后,大会按章程进行了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会换届选举。在张培刚基金会秘书长姚遂介绍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的产生原则和候选人基本情况后,全体理事进行了无记名投票,张建华宣读投票结果:本次理事会换届有效选票(含通讯投票)20张,达到法定票数2/3以上,选举合法有效。第四届理事会人员构成如下:

巴曙松(理事长)、李佐军(副理事长)、宋德勇(副理事长)、徐长生(副理事长)、阎志(副理事长)、张建华(副理事长)、姚遂(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巴能军(理事)、崔金涛(理事)、丁宏祥(理事)、方齐云(理事)、刘雅然(理事)、罗传建(理事)、欧阳红兵(理事)、钱雪松(理事)、田映华(理事)、杨雪(理事)、姚鸿斌(理事)、袁春林(理事)、张卫东(理事)、张玉英(理事),江洪洋(监事)。

换届选举结束后,基金会荣誉理事长谭慧发表讲话。谭慧对上届理事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各位理事表示感谢,她高度认同基金会所确立的“三结合”原则,也对基金会未来工作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能够更多鼓励和支持青年经济学者,二是希望兼顾对团队成果的奖励,三是希望有针对性的对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研究进行奖励,如农村基层研究等。她期盼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努力下,张培刚基金会发展越来越好。

最后,湖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胡芳代表上级主管单位发表讲话。胡芳对基金会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她认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认真贯彻和执行了国家的法规制度,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有序,各项工作开展扎实,社会声誉好。她也希望基金会在未来抓住机遇,奋发有为,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换届大会后,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理事会高度评价和感谢此次荣退的老理事们对基金会所做的贡献,特别感谢邓华和同志为基金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会议全票通过了推选邓华和同志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马颖、唐齐鸣、汪小勤、卫平、伍新木、杨凡、喻子达、曾伟均(按照姓氏拼音排序)8位同志为基金会荣誉理事的提案。

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了下列事项:1、设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青年奖,颁奖对象主要针对40岁以下的年轻学者,具体评选细则和颁奖流程由新一届理事会尽快拟定;2、自2018年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起,优秀成果奖的奖金,著作类从8万提高至15万,论文类从5万提高至10万;3、自2018年起,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奖金,获评优秀硕士论文奖励金额从1000元提高至2000元,获评优秀博士论文奖励金额从3000元提高至5000元。

二、 捐赠活动

(一)校友曾伟均向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

411日下午,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均校友向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捐赠仪式暨创新创业喻园经济论坛(五)在经济学院106教室举行。

捐赠仪式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监事、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江洪洋主持。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经济学院珠三角校友会秘书长邵堂彪等人与经济学院几十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捐赠仪式上,曾伟均校友代表深圳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向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支票,张建华院长接受了捐赠,并回赠了捐款证书和捐款纪念牌;同时,张建华院长也聘请曾伟均校友为经济学院业界导师,并为其颁发了聘书。

在致谢发言中,张建华院长首先对曾伟均校友的慷慨捐赠表示感谢,感动,并向在场的各位听众介绍了基金会的目的和资金主要用途:提升经济学院的教育和科研水平,支持一流经济学科的建设,推动经济学教育相关公益活动等;张建华表示,校友的捐赠是对学院和基金会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一定会使用好捐款,进一步推进基金会和学院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曾伟均校友则很谦逊地表示,很久以来,就一直在想通过恰当的形式来回馈母校,而捐款给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是个很好的方式,希望此次捐款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为母校经济学科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江洪洋书记再次向曾伟均校友表示了感谢,并鼓励在场的经院学子能够向优秀的校友学习,牢记“今天我们以华科为荣,明天华科以我为荣”,激励自己,成就自我,回报母校。

捐赠仪式后,还举行了创新创业喻园经济论坛(五)。曾伟均校友向师生们进行了题为“神牛的创新之路”的专场报告会。曾伟均校友结合自己的创业实践,非常坦诚地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深入介绍了自己创业的心路历程,以及自己对于创业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并给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同学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他勉励有志创业的同学既要志存高远——创业要以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先者为己任,也要脚踏实地——正视创业的残酷和艰辛,只有战略和战术有机结合,才能摘取的创业成功之果。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曾伟均校友还和在场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解答了同学们有关于创业的迷惑和困扰

曾伟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98级校友,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济学院珠三角校友会副会长。

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全方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摄影器材企业。经过不断的努力,神牛摄影器材已发展成为国内摄影器材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产品在欧美、中东、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等地畅销多年,深受好评。

三、 学术评奖及学术活动

(一)2017年度暨第十三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评选

2017年度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的参评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6年通过答辩的博士、硕士论文。评审工作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委托经济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各位专家在认真审阅论文、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出以下4篇获奖论文。

序号

论文类别

姓名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1

博士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刘海云

2

博士论文

人民币有效汇率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谢伏瞻

方齐云

3

博士论文

弓媛媛

中国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增长

宋德勇

4

博士论文

彭旭辉

中国式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土地征收

彭代彦

520日,第十三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颁奖典礼暨经济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在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聂飞作为本届获奖学生代表发表了感言。他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力争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二) 张培刚讲座(3场)

2012年在现理事长巴曙松先生的倡议下,诸位校友踊跃捐赠,基金会启动“张培刚讲座”专项计划。该项目旨在吸引海内外优秀学者来华中科技大学讲学和学术交流,加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平台。该专项包含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张培刚经济学讲座教授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三个子项目,目前,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已开设有年,形成序列。

1、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五)

222日下午三点,第五届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于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席教授Richard Freeman进行了题为“Patent Explosion”的演讲,经济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主持讲座。

基金会副理事长、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发表致辞,他对Freeman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建华表示,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是我院非常重视的学术板块,历次讲座邀请的都是顶尖的经济学家,是广大同学们学习大家、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此次邀请的Richard Freeman教授在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享有世界级声誉,希望大家用心学习,仔细体会。

Freeman教授在此次演讲中,主要围绕中国的专利迅猛增长的现象进行了阐述。他重点讨论了五大核心问题:一、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专利快速增长中,专利质量如何?专利数量和增长速度是否受到了专利质量的影响?二、赶超型专利(Catch-up patent)和前沿型专利(Frontier patent),在中国专利增长中孰强孰弱?三、与专利有关的“改革”冲击,又导致了怎样的经济结果?四、在专利的爆炸式增长背后,有哪些驱动力量在发挥作用?五、专利方面的改革,是否能够缓解中国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以及快速增长的环境污染成本?

Freeman指出,对于专利方面的研究一直让经济学者们深深着迷。有关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变迁速率、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地位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的数量和质量有紧密联系,这一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拓广和深化之中。而在这种研究中,由于专利数据的易得性和客观性,人们常常以它作为衡量创新的标准指标,专利也是研究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迈向知识创新型经济体道路的一个有效视角。

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专利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Freeman观察和比较了 1990-2015年中韩美日四国的专利申请和授予数量的情形,发现中国的专利增长的速度 “比出膛的子弹还要快”,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技术竞赛中的领跑者,他将其形象称为:“专利爆炸”。这种中国“专利爆炸”现象,引起了经济学家们极大的研究兴, 趣。学者们正就中国的政府结构是否与企业家精神相匹配、中国是否是全世界的创新引擎、中国是否正在成功转型成为一个创新驱动增长的国家等诸多关键问题,展开着热烈的讨论。

Freeman还发现,在 2016-2020年的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政府对中国的国际创新能力、科技产出贡献率、研发密集度等,都雄心勃勃,特别是在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量和每万人专利数量上,更是蓝图远大。但是他同样担心,对经济发展并无实际作用的专利,可能会影响中国的专利质量。

出于对上述重要现象和问题的关切,通过运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和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匹配,并且将专利引用率作为衡量专利质量和价值的测度,Freeman对中国专利爆炸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在演讲中报告了其主要的研究结果:(1)中国的专利质量比起美国稍显低下,并且爆炸式的专利增长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的专利质量。但是从总体专利引用率和专利数量在世界所占的份额来看,中国还是处于上升态势。(2)专利发展对于产业内生产力、利润率和就业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但是对同一公司的就业率提升有限。(3)从生产函数回归的估计结果来看,中国专利对经济产生的促进效果和美国专利类似,值得注意的是,高引用专利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加巨大。

根据他的研究,Freeman认为:中方专利在技术空间上已经与美方趋同,并且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专利的迅猛增长的确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对于专利爆炸式增长的驱动力量和与专利相关的改革能否改善日益增长的不平等和环境污染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中,场内听众对Freeman教授的研究进行踊跃探讨。舒扬老师提出,能否将专利有效期作为衡量专利质量的标准之一,另外,对于同一机构自行引用自己的专利这种行为是否应当剔除在引用率的样本之外?Freeman表示,在他的研究中已经考虑到了自我引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专利有效期的确是个很值得研究的方向。在场学生则提出,Freeman教授对于“赶超型”专利和“前沿型”专利进行讨论时,认为“前沿型”专利具有更高的质量。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有可能是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更匹配的“赶超型”专利,创造了更大的利润,因此,专利先进性和专利实用性之间可能还存在一个权衡和判断。Freeman对她的观点表示认同,表示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者应当具体分析,做出最合适的判断。

讲座最后,张建华对Freeman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了感谢,并代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向Freeman教授赠予纪念礼物。

Richard Freeman,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席教授。Freeman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劳动经济学,其研究方向广泛,覆盖移民,贸易与不平等,转型经济学,收入分配等多个重要领域主题。

Freeman学术成果丰硕,已在世界顶级经济学刊物发表十几篇论文,其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合计超过五百篇;并在相关领域结集出版论著五十余本。作为世界享有盛誉的劳动经济学家,Freeman在世界众多著名的劳动经济学研究机构都担任了高级研究员,同时也获得了众多的学术荣誉,包括Mincer终身成就奖,IZA劳动经济学奖等多项重要的经济学奖项。近年来,Freeman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国内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研究和分析,是教授近期的学术研究重点之一。

2、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二十三)

39日晚,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张平做客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第二十三期,进行题为《增长与结构转型的理论、证据和政策——中国的实践》的报告。

张平首先对结构主义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他指出,早在H.钱纳里等人1986年出版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一书中,就对后发国家的增长有一整套的总结,并概括了五个定律。在此基础上,张平重点讲解了他对阶段论假说的研究。他认为:经济存在不连续性,当经济发展中存在巨大异质性部门时,阶段性发展不可避免,难以达到均衡;而这种非均衡的结构性发展往往在现实中体现为“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挑战。

从理论出发,张平结合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结构转变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现实探讨。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服务化”特点,中国服务业的占比已经超过50%,但他却并不认为这一比例越高越好,实际上,就服务业本身而言,也面临结构升级的重大调整。例如目前服务业的结构还是比较初级,剩余劳动力主要漂移到生产率水平不高的建筑业以及一般服务业里,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因此,张平提出中国应该发展知识性服务业,这种高端服务业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而目前的现实却是中国的知识性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如人意。因此,中国现阶段的服务业占比提高并不能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今年的统计数据中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反而下降了0.7个百分点,这更雄辩证明了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政策研究部分,张平对中国阶段性特征与增长路径进行了讨论,他指出下凹增长路径是不可持续,经济必然进入“新常态”。他在对比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改进,特别是要结合服务业的结构升级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由此,他进而给出了关于经济结构服务化转型的相关建议:1、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规模效率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点,经济增长需要推动从工业转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2、要把握知识服务业的特征,经济增长要从单纯的投资驱动转型到提升与广义人力资本提高有关的消费活动(新要素)中来;3、技术引进、技术模仿等方式要努力转化为自主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级化;4、城市从工业处理中心转变为生产服务进行要素配置提高效率的网络中心。

在互动环节中,经济学院教授汪小勤就两个问题跟张教授展开了交流;一是结构性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后发国家是一个问题,对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有些亚洲新兴经济体例如四小龙国家他们也没有这么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所以结构性问题是否是一个后发大国的问题?其次,为什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显得如此的突出,与其说结构问题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口实,是否更应该说是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了今天如此严重的结构扭曲?张平指出,其实亚洲四小龙也是经历了结构问题,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小,很容易就通过“吸尘器效应”就完成了结构转型。而中国这种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因此,中国的结构性问题确实有其发展中人口大国特殊性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后发国家本质上不是有无结构性问题,而只是表现的程度或者解决的难度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对于政府干预与结构性问题之间的关系,张平认为,应该结合阶段论来看待政府干预的作用。客观来看,政府干预对早期赶超阶段是有效率的,或者可以至少说政府的干预成本被增长红利覆盖了,但是如今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对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干预确实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成本,这需要我们更审慎看待政府的干预。张平还回答了其他师生的相关问题。

此次讲座由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少平,汪小勤,宋德勇等老师和经济学院研究生共100余人参加。

张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曾参加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国家交办课题、社科院重点课题、以及多个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出版专著两本,主编和参与出版著作十余本,在《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几十篇论文,199520052007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近年来,张平教授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二十四)

511日晚,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第二十四期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102教室如期开讲。本次主讲嘉宾,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杨瑞龙,作了题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逻辑、路径与实施”的精彩报告。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主持了讲座。

讲座伊始,杨瑞龙指出国企改革研究在近二十年缺乏进展,原因在于改革的逻辑不正确。他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逻辑为:在国有制的框架内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但有两个问题很难解决:首先,无法在国有制框架内解决政企分开问题。政企分开与国家所有在本质上是矛盾的。其次,无法在国有制框架内解决所有权可交易问题。对市场主体而言,其所有权必须具有可转让性,而这种可转让性与国家所有本质上也是矛盾的。这两个问题无法解决,将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相关经济理论缺失导致国有企业改革意见高度分歧。西方经济学逻辑认为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产权明晰化,应该“国退民进”,但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属性不支持私有化进程,因此依靠西方经济学逻辑去解决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行不通的。政治经济学逻辑认为国有企业必须继续做大做强,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赞同国有企业改革。

杨瑞龙指出,国有企业作为特征的经营主体,既是独立的盈利单位,又提供公共服务品。政府、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对国有企业功能和价值的评价是多元化的,对国有企业的角色缺乏共识,这种混乱认知导致国有企业改革的单一逻辑不可能实现。他进而提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选择不同的改革思路,即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具体为:提供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益类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原因在于,控制自然垄断性行业具有社会目标,如石油行业。提供竞争性、排他性产品的国有企业,其改革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存在行政垄断、尚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宜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一类为效率低下、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度高的国有企业,宜采用民营化方式实现国有资本退出。

在此基础上,杨瑞龙明确提出应当在分类改革框架下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他指出,混合所有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国企入股民企,民企入股国企,国企员工持股。他认为,对于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通常排除股权上的“混改”。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需要重点推进“混改”。其中“谁出资、谁分类”的分类操作原则可能延缓“混改”步伐,他建议制定“行业细分清单”,打破民营资本“进入壁垒”。同时,要加快央企的“主辅分离”,部分央企的辅业属于竞争性产品,建议在央企内部分类推进“混改”。对于提供纯私人物品的国有企业,无需保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和政策功能,采取“流动性导向”的混改。

杨瑞龙还认为,重塑改革动力机制,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他认为原中石化董事长、党委书记傅成玉“干得好的没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来问题要追责;干得多的毛病多,不干事的最快活”的言论,真实描述了当前国企改革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所导致改革动力缺失的困境。因此,如何重塑动力机制,便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方面,他建议,一方面要鼓励国企领导人的改革勇气与胆识,另一方面要完善“混改”的制度安排,对改革者要有恰当的保护机制。

最后,杨瑞龙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要分类进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也应当分类构建。最近几年,国有企业高管限薪成为热议话题。国企高管薪酬的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其一,内部人控制下国企高管自己给自己加薪;其二,对国企高管有激励但无约束;其三,“明薪”低,“暗薪”高;其四,低薪、低能与低效。出现这种问题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国企高管的身份到底是官员还是经营者?”这一界定不够明晰。他由此也提出,国企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应该坚持“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根据不同类型国企对高管实施差异化薪酬激励方案。

在提问环节,杨瑞龙还和听众进行了互动。针对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师蔡必卿博士所提的”自然垄断行业既有盈利目标又有社会目标,如何量化其社会目标?“杨瑞龙认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标度量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领域。而在回答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崔国伟博士所提的“人才从行政职能岗位流向职业经理人,会不会导致行政职能岗位人才缺失?”杨瑞龙指出,这种流动本身即是资源配置优化的体现,而且在经济中总会存在一个动态均衡。另外,杨瑞龙还对听众就未来的政商关系如何发展提问进行了回答。在他看来,经济改革进程中,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是一个关键。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他个人认为,可以采取地方政府官员竞争改革优先权,以获得垄断租金,以此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这个方案。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如何确定地方政府的权力边界和权力透明度,将是处理政商关系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杨瑞龙,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杨瑞龙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于1998年与2002年两度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并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其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两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三)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4场)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是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巴曙松教授指导下,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湖北省银行业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一项高水平大型系列学术活动。讲座邀请国内外一流的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专才,讲授和介绍国内外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热点领域和重大理论前沿发展,进一步加深社会对金融领域前沿发展的了解和对现代金融运行机制和规律的认识。

1、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八)

310日晚,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第八讲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报告厅如期开讲。本次主讲嘉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进行了题为“存量时代、流通革命——房地产市场新常态”的精彩报告。

讲座伊始,杨现领受聘为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硕士导师和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为其颁发聘书。

杨现领在演讲开始,从房地产市场的数据分析入手,梳理了2016年中国房地产的发展的三大特征。他指出, 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首先体现为体量的扩展,全年全国房屋总交易额为11万亿元,迎来了房地产行业的“白银时代”。其次,2016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基调有了重大转变,紧缩调控政策“去库存”成为全年房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主基调;第三,2016年二手房交易额为6万亿元,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存量房交易规模已经超越新房交易规模,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步入存量房时代。

在对201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概貌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杨现领重点分析了2016年全国房地产交易规模的扩张背后的原因。他利用基本的供求分析框架分别从开发商和杠杆两个角度分析了11万亿元巨量交易的成因。他认为,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低于小企业,因此中国房地产企业集中程度变高。从杠杆角度来看,房屋的业主正通过买卖房产改善、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情况。

针对当前人们关注的房价快速上涨情形,杨现领根据自己的研究指出:房价涨的重要原因与房地产供求双方的弹性差异有关。就房地产而言,中国的现实是房地产的需求旺盛,但是城市土地供给能力却日趋极限,这导致了房地产的供给弹性弱,因此,城市土地供给弹性不足导致导致土地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这是现阶段房价持续升温的一个重要现实背景。

从微观数据研究出发,杨现领还向在场听众介绍了他的研究发现:(1)换房需求导致了房产市场存量房越来越多进入市场。经过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城市居民中住房更换需求升温明显,这主要是以大换小,以旧换新,以远换近,这种替换效应的存在导致了存量房越来越多进入市场。(2)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快速攀升,城市买房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线上看房需求的总价段也越来越高。这样,存量交易的提升与房产价格的门槛抬高就成为未来中国房产市场发展的两大新趋势。

在点评环节,点评嘉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方壮志对演讲进行了总结。她认为杨现领博士的精彩讲座向我们形象展现了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的“存量时代、流通革命”重大转变,让我们对房地产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认识这种趋势和顺应这种趋势无疑是我们作为听众应该进一步去深思的,方壮志也对房地产行业新常态表达了自己的相关看法和观点。

在最后问答环节,杨现领博士还热情回答了在场听众的提问。此次讲座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主持,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等老师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现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链家研究院院长,先后从事宏观经济、房地产和互联网新产业的研究。曾在《国际经济评论》、《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各项国家重点课题近10项。出版《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房地产大转型的互联网+路径》、《新中介的崛起和房地产价值链的重构》等多本著作,连续获得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并获2015年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

2、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九)

421日晚,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第九期特邀招商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投资总监,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及招商前海股权投资公司CEO白海峰博士,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101室进行了题为“全球再通胀下的资产价格重置与投资机会浅析”的专题讲座。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简志宏担任了此次讲座的点评嘉宾。

在讲座开讲之前,会场先举行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专业硕士导师受聘仪式。经济学院教授简志宏代表经济学院对于白海峰博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其颁发专业硕士导师聘书。

此次讲座,白海峰主要是依据其多年在国际资本市场实战中所得的经验感悟,向听众解读在全球通胀背景下的资产价格重置以及投资机会。为更好帮助听众更直观的了解海外资本市场,白海峰以事实数据作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各大类资产表现,他着重指出,从已有数据来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中国高收益债券指数领涨全球资本市场,表现骄人。白海峰认为,中国高收益债之所以涨势良好,主要可归纳为六个方面:第一是中国高收益债券具有较宽的利差与较短的久期的结构特征,为高收益债券指数上升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第二是境外投资级债券到期收益率低,导致投资者追逐高收益率情绪踊跃;第三是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使得内地房地产公司去化率显著下降;第四是随着房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内地地产公司基本面的显著改善;第五是离岸中资美元债违约率递减,提高了债券的隐含价值;第六是资本市场信用上调成为主旋律,也有利于具有良好业绩支撑的房地产债券价格的抬升。

白海峰明确提出,债券收益与国际宏观形势密切相关,今后一个基本趋势是国际宏观经济从紧,将会带来国际资本市场上资产价值的重估。他认为发达国家经济通胀,可能会再次成为主旋律,国际环境将进一步有利于美国加息,从而带动全球收益率走高。而在这一大背景下,货币宽松的政策环境将走到尽头,美国债券利率将影响全球资产定价,我国境内也会被动加息。这是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都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重大事件。但白海峰也表示,尽管海外宏观预判资产价格会重置,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谈及投资机会时,他对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看好亚洲高收益美元债和中国高收益美元债;对于权益类资产,则看好港股与美股的投资机会。

点评嘉宾简志宏在对讲座内容进行回顾后,认为白博士的演讲抓住了投资的两大核心——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产品”,这是投资的关键。而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去选择适当的投资产品,则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分析和研究,还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感觉。白博士的此次讲座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从通货膨胀角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资产价格重置以及投资机会,内容充实,分析规范,讲授严谨,是一场高水平的讲座。他鼓励在座的经济学院的学生以及有志于从事金融资产管理的人士要在充分学好投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培养和建立资本市场的“感觉”,努力实现知行合一,成为未来投资界中的佼佼者。

白海峰先生,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际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兼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CEO兼招商前海股权投资公司CEO。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金融学博士,师从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MBA;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学士,理科双学士;高级注册黄金分析师。曾就职于纽约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YPC)任高级投资经理,2010年加盟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历任首席经济学家助理,宏观经济分析师,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国泰全球(香港)投资公司执行董事负责人。曾在专业期刊包括SCI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有关金融,资产管理,投资等相关领域论文数十篇,任基金经理期间获得“最佳海外投资经理人”,“最佳海外投资回报奖”,“海外投资金牛基金”等奖项。

3、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十)

512日晚7点,金融市场发展前沿讲座第十次讲座在经济学院106教室举行。嘉实基金投资经理、华中科技大学博士陈华良应邀来到现场,发表题为“养老金在中国的投资实践及发展前景”的报告。

陈华良首先从商业模式视角介绍养老金投资基本情况与前景。他指出,目前国内养老金来源主要有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五大方面。按照国际养老金三大支柱体系的模式,可以大致把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划分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养老储蓄为第三支柱。

他认为,养老金投资管理具有相对特殊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为决策机制具有强制性和复杂性、决策者和使用者的不一致性以及评价的跨期和延后导致专业评价难度大等诸多特征。从这个视角来看,国内养老金市场的特点是:第一,养老金市场规模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这是推动长期投资的关键和保障;第二,国内能够参与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公司不多,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相比其他资产管理领域,其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第三,在当前金融监管形势下,养老金领域始终是政府积极鼓励发展的,其增速的波动性要远小于公募基金、保险、券商资管等。他同时认为,目前中国已进行投资运营管理的养老金规模仅占GDP2%左右,按照亚洲国家占40%、欧美国家占100%的比例来看,保守估计仍有10倍的增长空间,养老金市场前景可观。

在此基础上,陈华良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深入剖析了国内业界在养老金投资战略性资产配置和战术性投资管理问题。

他指出,在长期性的战略性资产配置安排上,我国与发展国家比较有较大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养老金的投资中,股票投资占比例较大,份额过半,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配置在另类投资上。而中国养老金在股票投资上的比例却没有那么高。资产配置比例的不同带来业绩、波动性及收益水平上的差异,国内养老金投资收益偏低,国外养老金投资收益尽管波动也不小,但长期积累的业绩十分显著。

在他看来,导致中美养老金投资结构差异的原因,除却比例限制、风险偏好、理念问题之外,还与人口结构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市场发展阶段上差异以及制度设计理念差异有紧密联系:(1)从人口结构来看,美国70-80年代婴儿潮人群开始步入工作后,大量资金流入养老金市场,账户再平衡的压力增大,在投资配置上就需要提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在《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颁布之后,权益和另类投资的比例就一直在提升;(2)从管理体制来看,中国与国外管理模式不同,美国养老金市场以401K)和IRA账户为主,在税收激励制度的引导下,个人有投资决策权,对自己的养老金账户负责,而中国养老金投资还没有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这是非常核心和巨大的差异;(3)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美国资本市场的高度成熟,而国内资本市场从规模和发展阶段看都还不成熟,可能还没法容纳大量养老资金进入资本市场;(4)从制度设计与理念来看,国内养老金投资管理体制目前并未重视复利积累,缺乏长期视角的资产配置。

针对这些战略层面的问题,陈华良认为海外市场合适的产品设计是落实战略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他强调,生命周期模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常用途径。通过引入人力资本概念,养老金管理机构可以在金融资产与人力资本结合起来达到市场平均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和人力资本特质设计出更多差异化产品。

在审视养老金管理的战略问题之后,陈华良也对养老金战术性投资管理实践(投资组合在短期调整问题)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养老金具体日常管理中,需要关注:第一,目前养老金投资账户数量较多而管理琐碎,委托人要求不一,这些问题使得如何解决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平衡,成为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第二,投管人业绩一致性还不高,这削弱了计划层面的业绩管理效率;第三,谁来对资产配置负责还不清晰,委托人需要有一定的资产配置能力,投管人才能更好协助进行SAATAA层面的操作;第四,投管人的考核决定投资行为,当前考核机制使得大多数投管人更偏重短期业绩,没能体现养老金长期业绩积累的需要。

陈华良指出,要解决这些养老金市场长期和短期的问题,在制度方面,需要考虑逐步加大个人账户权重,增加个人对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选择权,另外完善税收引导、专业知识普及、投资顾问模式建立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养老金资产管理在资产配置、投资策略、产品体系等方面的特色。而在应对当下投资挑战方面,应建立稳定的团队与管理模式,策略、产品和资产种类的灵活结合以及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他在讲座也提到,目前的人工智能潮流,在美国的养老金投资中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在美国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养老金市场更多充当智能投顾的角色,这与国内情况差异较大,智能投资在中国养老金市场能否加以利用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为了帮助听众拓宽视野,在演讲的最后部分,陈华良还介绍养老金资本主义。他分别以“如果养老金成为最大的企业股份所有者”、“如果养老金成为储蓄-投资机制重要影响者”两个假设性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彼时的资本市场会是何种情形?他的判断是:如果个人养老体系成为重要支柱,养老金规模的扩大将会对资本市场、经济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并且有希望成为稳定的直接融资渠道。届时养老金将成为经济、金融领域重量级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

在点评环节,点评嘉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红对陈华良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陈华良从商业模式、战略性资产配置、战术性投资管理、发展前景四个方面,介绍了养老金投资的现状、实践经验、理论、模型以及发展前景。该讲座不仅将学生带到了养老金市场的一线,更向学生展现了未来从事养老金投资管理和研究的广阔前景。王红还就陈华良报告中的相关部分谈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于陈华良所提出的若干政策建议表示赞同,并鼓励有志的同学可以结合讲座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讲座最后,陈华良与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与听众就如何处理养老金遗留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投资策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

陈华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现任嘉实基金投资经理。曾就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

4、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十一)

69日晚7点,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湖北省银行协会、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十一)在经济学院106教室如期举行,特邀新沃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灿博士来到现场,发表题为“‘去杠杆’的背景、借鉴与路径”的报告。

讲座开始前,举行了对朱灿博士的受聘仪式,聘其为我院专业硕士导师,经济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为其颁发受聘书。

随后,朱灿为师生们带来题为“‘去杠杆’的背景、借鉴与路径”的精彩讲座,就中国近年“去杠杆”的特殊背景,发展路径以及他国“去杠杆“的成功经验借鉴进行了精彩地阐释。

讲座初始,朱灿指出金融的本质就是运用杠杆。金融的核心功能就在于连接资金短缺部门和资金盈余部门,为资金短缺部门加杠杆,使之实现以有限的自有资本控制数倍于己的资产、扩大生产活动以营利的目的,同时也为资金盈余部门资金保值增值、分享生产活动盈利提供机制。没有运用杠杆的过程,金融的核心功能就无从发挥。他从中国杠杆体系的结构及演变、杠杆率的衡量、杠杆率与经济增长和金融危机的关系出发,系统性地介绍了相关理论知识。

接着,朱灿对中国当前杠杆率情况做了详细分析。他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总量杠杆率不高,根据BIS披露全球国家资产负债数据看,中国全社会杠杆率255.6%,高于金砖国家均值118.4%,略低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均值298.9%。具体地分部门看我国政府和居民杠杆率均不高,但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高达166.2%,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增速均大于政府和居民部门,金融杠杆上升迅速,成为金融稳定的威胁因素之一。他指出,近年由于货币供应宽松、低利率环境、房价上涨等因素,加上银行同业存单、委外等业务的发展,导致金融杠杆上升,资金“脱实向虚”,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助长了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影响金融稳定。

朱灿在演讲中引用大量数据资料回顾了美国及日本去杠杆的政策经验。并对我国去杠杆路径提出建议,他指出,应当从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对非银行金融部门杠杆的微观监控、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及深化经济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着手,建立稳杠杆的长效机制,化解金融风险。

在点评环节,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张学功对朱灿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以幽默的话语肯定了朱灿对我国“去杠杆”的解析。他认为朱灿从中国特色出发详细剖析了我国杠杆从“萝莉”一步步成长为“御姐”的过程,并分析美国、日本“去杠杆”的政策经验,从中思考我国的对策,结合成功经验与我国特殊背景总结出我国应对杠杆的策略。该讲座不仅使学生清晰了我国的“去杠杆”背景与状况,并试图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中国特色下我国应如何应对“去杠杆”。张学功对朱灿所提出的政策建议表示赞同,并鼓励同学们结合讲座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朱灿与师生进行了互动。针对学生提出的“本轮去杠杆政策对公募基金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朱灿指出,去杠杆政策旨在化解金融风险,推动资金“脱虚向实”,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支持,并保障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他非常拥护监管部门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的业务方向面临转型。原本的“通道业务”等存在套利性质的业务将失去空间,整个行业会一步向主动管理型产品转型。未来公募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的运用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另外,针对其他同学的提问,朱灿也做了一一详细的解答。

朱灿,管理学博士,新沃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朱灿先生具有丰富的多元化金融从业背景,1992年保险专业毕业后曾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山东省政府经济开发中心、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曾任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并于2006年起担任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民生金融租赁、民生加银基金和民生银行第一家村镇银行的筹备组组长,民生金融租赁董事。2010年创办新沃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CEO,新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沃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目前还兼任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华中科大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等知名院校金融硕士导师、辽宁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金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四)相关学术会议

1、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颁奖典礼

520日、21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与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

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宋敏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教授,重庆智库创办人、理事长王佳宁研究员,《经济学动态》编辑部李仁贵研究员。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宋德勇教授主持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向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以“关心研究生学术成长,引导研究生关注现实问题,传授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为宗旨,致力于将学术年会打造成经济学研究生“把握学术前沿,交流科研心得,培养创新意识,增进学术氛围”的交流平台。张建华教授回顾了历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和“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颁奖典礼的举办历程以及优秀成果,勉励广大经济学研究生要对中国经济保持高度关注,勤于思考,树立学术理想,做好学术研究,以创新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为经济学科的发展、为经济实践的进步做出当代青年应有的贡献。

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崔金涛老师宣读了第十三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及“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并邀请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奖。“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获奖代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聂飞,第四届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参会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于欢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

宋敏教授带来题为“why do firms issue bonds in the offshore market ?evidence from china”的主题报告,利用中国数据剖析公司发行离岸债券的原因,探究离岸债券对公司在岸融资成本的影响;田利辉教授带来题为“反腐、创新和企业效率”的主题报告,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反腐与创新的均衡之道;杨汝岱教授以“Trade Credit and Export:Evidence from China”为题,讲解中国贸易信贷与出口的关系;王佳宁研究员、李仁贵研究员分别作题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三周年的总体评价”和“诺贝尔经济学奖离我们有多远”的主题报告。经济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主持主题报告。

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还举办了宏观、金融、国贸、计量、区域、产业等十个专题研讨会分论坛,让青年学子的思想火花得以碰撞,发表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并在交流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观点。

据悉,本届年会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近200名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投稿。经年会学术委员会评审,41篇文章入围本届学术年会。

全国经济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14年启动,现已成功举办三届。年会旨在发挥研究生智力资源优势、促进学科学术交流、带动广大研究生群体关心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在田国强、艾春荣、甘犁、杜巨澜、余淼杰、王鹏飞等著名经济学者的支持及全国50余所重点高校优秀研究生的参与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影响力不断增强。

2、第一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

6101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和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国际事务教授陈晓阳,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陆毅作主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波教授主持本次论坛。陈波教授向参会嘉宾说明论坛日程安排,并向参会嘉宾预告第二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将邀请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来访。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致开幕辞,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他认为,开放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问题,近年来,全球许多政治经济问题和现象都与改革和发展有关。他提出,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期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改革开放的又一大标志,通过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开放与发展”的观念可以由国家战略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他表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于近期成立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正是致力于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结合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期待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将“开放与发展”建出特色,建成开放与发展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术机构。

陆铭教授带来题为“迈向有效且和谐的城市发展:中国还需要怎么做?”的精彩报告。他指出,城市规模问题是中国目前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病并不是城市规模过大的负效应,而是目前土地、户籍、财政转移等制度制约下的资源错配。陆铭教授认为,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应当尊重城市规模的“内生性”,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技术和管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供给不断适应需求。他将“如何迈向有效且和谐的城市发展”总结为:应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创新管理来治理城市病,而非直接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应加强“供给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规划手段,发挥市场与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互补作用。

陈晓阳教授作题为“剖析外商直接投资——研究、政策与媒体观点, ”的报告。陈晓阳教授指出,FDI对生产率、就业等经济领域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她首先梳理了研究领域对FDI的主要观点,指出研究FDI的三种数据类型及六个典型现象;接着她提出问题,FDI对经济将造成什么影响,并总结为资本形成、东道国劳动力市场、母国劳动力市场、经济波动、产业集聚和生产率六方面的影响。另外,陈晓阳认为媒体对FDI的看法非常重要和有趣,尤其是媒体观点是否与实际FDI相悖值得深入研究。她指出,通过搜集媒体对FDI的报道发现,媒体对FDI的关注度并不与FDI总量正相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数据覆盖不够全面及媒体偏好不确定。最后,陈晓阳教授介绍了后续研究方向,表示将改进数据收集方式和内容,研究FDI报道对公众态度、政策偏向的影响。

陆毅教授发表题为“Misaligned Administrative Borders”的主题报告。陆毅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开始,地方政府分配资源的权利大大增强,地区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进而导致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显著。相对于“aligned”地区,由于文化、交通、历史等方面原因,地方政府不愿意将资源分配到“misaligned”,这最终导致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显著。

11日还举办了开放与发展研讨会,复旦大学讲师谢一青、Vanderbilt University助理教授谭用分别作题为“The evolving network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firms”,“Exchange rate induced quality upgrading: a firm level perspective”的报告,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殷晓鹏担任点评嘉宾。浙江大学博士诸竹君、华中科技大学讲师周记顺、厦门大学博士胡文骏、山东大学讲师王俊凯报告了自己的论文并互相点评。研讨会交流过程中,青年学者的思想火花得以碰撞,发表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并完善自己的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探索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理论和政策;以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议题,以全球化视野,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积极参与改革和发展实践;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原则,组织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集结高水平综合性知识的一个学界思想库。该院已入选中国智库索引。

研究院下属的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Open Development Economics, CODE)成立于2016年,将致力于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期望建成开放与发展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术机构。

四、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位列“中国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综合指数排名”第六

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智库需要积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推介和扩大机构关注度和影响力。百度检索指数是评价高校智库网络关注度、活跃度和影响力的一个维度和指标。

陈国营等三位学者在“中国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与影响力研究:基于百度检索指数的分析”中,就运用了百度指数分析各高校智库网络关注度、活跃度和影响力,以此来评价中国高校智库网络活跃情况,分析特征和规律。

在该研究报告中,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表现抢眼,进入了“中国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综合指数排名“前列,位居第六。

(来源:陈国营, 张杰, 陈明. 中国高校智库网络活跃度与影响力研究:基于百度检索指数的分析[J].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2(2)15-23.

工作简报

本期责任编辑:黄

通 讯 地 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政编码: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42253

MAILhustjy506@163.com,基金会网址:www.pkcjjh.org.cn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