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发展经济学论坛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简介
历届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发展经济学论坛
   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会议论坛 >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 发展经济学论坛 > 正文
中国加入WTO后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安全
发布日期:2013-02-22 19:50:30   来源:    字体:  
中国加入WTO后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安全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对外研究所
由华中科技大学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纲教授和张建华教授主持的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中标项目“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发展经济学论坛于1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与会国家发改委对外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研究员在发展经济学论坛上作了“中国加入WTO后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中国已入世五年,就当前中国的情况,他主要从新型工业化、产业安全问题及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畅谈看法。
一、新型工业化的背景是全球化
新型工业化的背景是全球化,即中国加入了WTO。加入WTO前,当时国人的普遍看法是“狼来了”,真有点风声鹤唳。其实,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比较优势,可能取得全球竞争优势,在加入WTO后,利大于弊的产业,如纺织、服装。按照乌拉圭回合所达成ATC协议,从1994年到2005年1月1号,分三个阶段实现全球纺织服装的贸易自由化,即取消全球纺织服装的配额,这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应是福音;第二类是有竞争劣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能取得竞争优势的,如生物医药和绝大部分产业;第三类是较长时间有竞争劣势的产业,如农业、汽车、金融。从入世5年实际情况来判断,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纺织、服装业,其竞争力得以增强,长期困扰纺织、服装行业如印染、面料等技术瓶颈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中美之间签署的特保条款,最终形成目前的状况是:ATC对全球其他国家来说是开放,而中国却是例外。其次,作为弱势产业如汽车,经受了真正的考验,长期梦寐以求的自主知识品牌如吉利、奇瑞得以出现,而到现在为止,一、二、三汽等国内汽车龙头老大却没有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由于我们面临能源的硬约束,乳类、饲料和纺织原料等三类农产品的净进口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这三类产品的进口相当于进口全球水资源和土地。
二、入世后过渡期的产业安全问题
入世后,感觉到最为深刻主要有:第一,关税措施不可怕,非关税措施取消也不可怕。实际上,融入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冲击最大、考验最严格的是体制。体制阻力成为发展新型工业化最大的瓶颈,如最具竞争力的纺织服装在全球贸易中受到最大的障碍就是体制的束缚。第二,入世后,外资开始并购金融、物流、研发、技术、高端制造业等,开始并购我们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面临的挑战不是外资并购问题,而是在外资并购下,如何来维护我们的根本利益?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严重缺乏。我们原来简单地把市场经济理解为放权让利,而现在发现这种理解是远远不够的。第三,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外部压力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内部压力很大。去年,人民币升值是在我国人均GDP仅占美国人均GDP3.6%,而当时日元面临升值时,日本人均GDP达到美国的60~70%,在经济赶超的早期就出现了这中压力,这是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和平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第四,中美、中欧之间的摩擦有两点明显不同于日美之间摩擦。其一,摩擦不在供给端,而在需求端。中美、中欧真正的摩擦远远没有开始;二是日美之间的摩擦主要在经济方面,而中美更多的是涉及到国家安全方面。第五,新型工业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外资出现了独资化。外资开始在华生产和销售、开始相互配套、空间集聚,千方百计地限制技术扩散和技术外溢。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中国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第六,树立科学发展观。要限制“两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 这是对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第七,知识不足,能力不足,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度低。首先是能力问题,其次是发展战略转换,如中部崛起有没有可能走沿海发展道路,西部有没有可能走沿海发展道路?中西部的发展模式,内陆地区的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怎么走?理论上重视不够。
三、自主创新
国际产业转型目前是一个分层的动态变化过程。美、日、欧等处于第一层次,其建立在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知识和资讯管理为基础的高增值新兴服务业,另一类是以创新科技和资讯科技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制造业。这些新兴产业是推动创新浪潮的先导、促进发展的新增长点、“创造性毁灭”旧经济结构的引擎,美国在这轮发展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第二层次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中国台湾、巴西、印度等。按国际标准衡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研发和创新大多不具原创性,仍处于新兴产业的引进、模仿、局部创新以及为第一层次提供加工制造、分销等环节的发展阶段,如韩国的电子产业、台湾省的IT产业、巴西的飞机制造业、印度的软件业等。
中国作为一个开放中、改革中和发展中大国,国内产业结构呈现出从低到高、从西到东的动态多样化结构,主要是二元结构:一元是成熟技术和适用技术为基础的传统产业(传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一元是创新科技和资讯科技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新兴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如何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并向新结构转型升级,如何扩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并成为下一轮结构转型的引导产业,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二元结构的途径有:通过开放和国际合作,使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劣势转为竞争优势;通过开放和强化竞争,使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和外溢以及本地化得以快速发展;通过外资经济与内资经济优势互补和合作互动,使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生产体系;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战略,提升中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保障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和产业安全。
中国FDI战略经历了几个阶段:①弥补资金、外汇不足的两缺口;②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③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④增强全球综合运作能力。中国选择引进FDI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为了引进外来竞争压力,激活市场经济因素,强化竞争激励机制,促使产业竞争力由自然禀赋转向要素禀赋。其次,是在27年注重“引进来”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开始逐步转向外资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本地化,同时激活本地企业建立和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国际营销渠道。但从非主流到主流,到中高端,企业面临更大风险和外来竞争压力。引进外商投资与建立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二者是否存在矛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一些分歧。有人认为只要在中国经营的企业都算本土企业,那么外资企业和其研发活动也是中国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虽然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而知识产权一定是自主的,即专利权和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国本地企业手中。如果外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及知识产权都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部分,将夸大我们自主创新的水平、能力和实际努力程度。也有人认为自主创新则要完全自力更生,这也是非常狭隘和不利的。应该在保证知识产权自主性的前提下,积极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在引进来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即实现知识产权的本地化。这也包括创新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增值,核心是把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人才转化为中国本土的技术、管理和人才。在这两者之间肯定存在一些矛盾,因为建立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实际是上是给外资企业培育强大的新竞争者和一个更加开放竞争的环境,这是跨国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自主创新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以本土企业为基础。提高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①企业家是创新的基础,在技术、市场和管理创新中,管理创新更重要。②政府职能是创造软环境,如低税费、少管制、多鼓励、能者上的制度软环境。③金融和投资市场体系,提供创新激励;④财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秩序;⑤研发中的联合和合作,企业是官产学研的核心;⑥健康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和社会保障。
张建华教授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年会
张建华教授参加“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并作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作专题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分论坛做报告
张建华教授在南昌大学数字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做大会报告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