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李佐军博士做客张培刚发展经济学讲座,为华中大学子做了以“中国经济的挑战”为主题的演讲,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李佐军首先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现状——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节节下滑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和事实,是健康增长的必然趋势。在分析该现状形成原因时李佐军表示,自然资源的约束加大和制度变革释放的空间相对缩小使得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开始进入经济大调整时期,面临长期的结构调整问题;国际上对于过度消费模式的反思及金融危机造成外需下降;工业化进程进入到重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后半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下降;人口、市场化和国际化红利减少是最主要的六点原因。
李佐军在谈到国民经济的下滑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时,首先指出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导致的需求和订单数量下降,市场萎缩,企业亏损、破产,同时引发的就业岗位减少无疑增加了就业难度。同时,由于某些根源性因素,如流动性、信贷和货币供给等无法改变,导致第二个挑战,通货膨胀存在长期化的趋势。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欧洲的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了收入性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如今,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土地、房价、能源、人才等方面的高成本造成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次是通货膨胀长期趋势化带来的挑战。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和投机炒作行为也是通货膨胀存在长期化趋势的原因。第三个挑战则来自中国经济中存在的泡沫,房地产高热、地方政府土地市场化,大规模的城市举债,使得中国经济泡沫度大增。所以,我们要面对增速下降这个事实,进行相应的调整,寻找安全着陆的调整路径,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证中小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健康运作,平稳地挤出经济泡沫。
第四个挑战是中国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巨变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能够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变化上。原来主要依靠外需,现在主要依靠内需了;原来主要靠投资,现在主要要靠消费了;原来主要靠大量普通要素,就是高投入,现在要靠创新驱动,就是要靠迈克尔·波特说的高级要素来驱动。我们经济增长动力面临这样一个转型。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将投资主体由政府转变为社会;二是从对资源、原材料的投入转到技术、信息等高级资源的投入;三是对现有经济利益体系进行调整。如果这个经济结构的转变不到位的,其后果将导致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不容易实现。
第五个挑战,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巨大的挑战。结构调整涉及到很多方面,重点主要一个是产业结构,一个是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落后产能淘汰,还有一个产业升级。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注重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第六个挑战就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环境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们现在资源压力较大。资源压力较大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都在上升。而且这个上升是全球性的。由于资源条件约束,大力提倡低碳发展成为了发展的必须。
第七个挑战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也在增加。实际上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必要的,但也是会增加成本的。养老、医疗、住房、教育还有维稳,这些开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变得十分庞大,我国的福利体系底子薄,使得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巨大。第八个挑战是国际环境恶化。国际环境恶化表现在出口方面是外需下降了。因为国际经济危机还在持续。表现在对外投资方面,是不受欢迎,屡屡受限。而我国在外交、军事这些方面环境也严重恶化,周边国家和中国的摩擦不断,美国人开始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第九个挑战就是当前改革面临巨大的反改革压力。中国现在面临上面一系列的挑战,出路在改革。但现在改革面临两大障碍。一个障碍,既得利益,政府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央企、国企和垄断行业不愿意改,用刀砍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不愿意砍的。而他们恰恰是主导中国经济的。第二个障碍就是我们观念的障碍。2008年反危机通过加强政府的力量来搞的,通过发展央企、国企来发展经济的。当前央企、国企的独大造成中国整个反改革的思潮崛起。改革的共识在减少,改革的阻力在增加。改革搞不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就不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们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就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