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俊,汪小勤.资本外逃行为发凡及其引申[J].改革,2012,12:63-69.
[2]陈利锋,范红忠,李伊涵.生产与人口的集中促进了经济增长吗?——来自日本的经验和教训[J].人口与经济,2012,06:70-76.
[3]戴静,张建华.金融所有制歧视、所有制结构与创新产出——来自中国地区工业部门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3,05:86-98.
[4]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J].国际贸易问题,2008,04:101-108.
[5]范红忠,黄永明,连玉君.就业生命时间、劳动者收入的持久性与我国居民消费率——基于省际职工收入占比和非职工收入占比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3,04:1209-1230.
[6]范红忠,周阳.日韩巴西等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过度集中问题——兼论中国城市的均衡发展[J].城市问题,2010,08:2-8.
[7]范红忠,连玉君.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民工荒:基于湖北汉川的农户调查[J].世界经济,2010,11:99-116.
[8]范红忠.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研究,2007,03:33-44.
[9]郭涛,宋德勇.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03:39-47.
[10]何国勇,徐长生.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J].经济学家,2004,05:16-22.
[11]李昭华,邓荣荣.南北贸易与生态资源贫瘠化假说: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学家,2012,11:22-32.
[12]李昭华.国际贸易中企业产品消费减污与政府R&D投资政策:基于Bertrand竞争的分析[J].世界经济, 2004,06:18-26.
[13]李昭华,刘海云.国际贸易中的战略性环境政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04:94-97.
[14]李昭华,傅伟,沈艳.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自然资本的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5:170-176.
[15]李昭华,蒋冰冰.欧盟玩具业环境规制对我国玩具出口的绿色壁垒效应——基于我国四类玩具出口欧盟十国的面板数据分析:1990—2006[J].经济学(季刊),2009,03:813-828.
[16]李昭华,汪凌志.中国对外贸易自然资本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基于I-O模型的生态足迹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07:31-43.
[17]李金滟,宋德勇.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集聚经济——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2:25-34.
[18]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07:118-129.
[19]陆锦周,汪小勤.全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3:85-91.
[20]彭方平,王少平,吴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04:1041-1052.
[21]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3:18-24.
[22]唐齐鸣,高翔.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2,05:33-36.
[23]唐齐鸣,陈健.中国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1,03:29-36.
[24]唐齐鸣,张学功.基于内幕交易下的中国股市量价因果关系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06:95-100+134.
[25]唐齐鸣,熊洁敏.中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104-115.
[26]唐齐鸣,刘亚清.市场分割下A、B股成交量、收益率与波动率之间关系的SVAR分析[J].金融研究,2008,02:113-126.
[27]唐齐鸣,王彪.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02:48-60.
[28]汪小勤,姜涛.基于农业公共投资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5:79-86.
[39]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01:104-110.
[30]王少平,杨继生.中国工业能源调整的长期战略与短期措施——基于12个主要工业行业[31]能源需求的综列协整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04:88-96+207.
[32]王少平,彭方平.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转换[J].经济研究,2006,08:35-44.
[33]王少平,胡进.中国GDP的趋势周期分解与随机冲击的持久效应[J].经济研究,2009,04:65-76.
[34]王少平,朱满洲,程海星.中国通胀分类指数的波动源及其性质[J].管理世界,2012,08:5-14+187.
[35]王少平,朱满洲,胡朔商.中国CPI的宏观成分与宏观冲击[J].经济研究,2012,12:29-42.
[36]邢斐王少平,孙晓涛.中国通货膨胀的相依性周期[J].中国社会科学,2013,05:106-124+206-207.
[37]张建华.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06:94-104.
[38]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05:37-47.
[39]杨帆,徐长生.中国工业行业市场扭曲程度的测定[J].中国工业经济,2009,09:56-66.
[40]张建华,褚玲,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12,02:51-58.
[41]张建华,程文.中国地区产业专业化演变的U型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12,01:76-97+207-208.
[42]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J].经济学(季刊),2006,02:675-694.
[43]张建华,孙学光.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误差修正模型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4:129-138.
[44]张培刚,张建华,罗勇,李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82-88.
[45]张全红,张建华.中国的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动:1981——2001——基于城乡统一框架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7,04:15-24.
[46]张全红,张建华.中国农村贫困变动:1981-2005——基于不同贫困线标准和指数的对比分析[J].统计研究,2010,02:28-35.
[47]钟春平,孙焕民,徐长生.信贷约束、信贷需求与农户借贷行为:安徽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11:189-206.
[48]钟春平,徐长生.创造性破坏与收入差距的振荡式扩大[J].经济研究,2006,08:114-123.
[49]朱文娟,汪小勤,吕志明.中国社会保险缴费对就业的挤出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1:137-142.
[50]左秀霞,周少甫,王少平.广义Breitung非参数单位根检验研究——基于平稳假设下序列长期方差一致估计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5:1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