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会员、国际新制度协会会员(1998、2001)
学历、学位:1984年7月,复旦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士; 1987年7月,复旦大学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 1992年7月,武汉大学经济系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出国进修:1997年6月-1998年12月,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职位:Research Associate)。
工作经历:1987年-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中高级)、新制度经济学
主要著作:
(1)《入“关”后的中国》,主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
(2)《亚洲的戏剧》,米尔达尔著,合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
(3)《新发展经济学》,参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中国住房、企业改革和环境保护》,译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5)《投资新浪潮》,武汉出版社,1993年。
(6)《新发展经济学》,专著(参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7)《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译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
主要论文:
(1)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回顾与再发现,《江汉论坛》,1991.2。
(2)公平与效率:我国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江淮论坛》,1992.1。
(3) 大国经济发展问题初探,《江汉论坛》,1993.3。
(4)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江海学刊》,1993.3。
(5)农民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分析,《经济学家》,1994.6。
(6)国有企业冗员问题的解决办法,《特区经济》,1995.11~12。
(7)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8)国企产权改革向相何处去?,载香港《信报》,1998.3.5。
(9)国企有产权改革是经营重大转变,载《信报》,1998.3.6。
(10) 土地为什么没有荒芜?,《经济学消息报》,2000.10.20
(11)从不平衡到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湖北省社会科学》,2000.6
(12)债转股空间有多大,《经济学消息报》,1999.10.22
(13)国企产权改革的社会问题,《长江日报》,1998.2.2
科研项目:
(1)校重点项目:和约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1999年。
(2)横向课题: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2000年。
(3)研究生院教材基金项目:微观经济学教程,2000年。
(4)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校教改基金项目,2000年。
(5)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项目:武汉市振兴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2003
(6)武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十一五”武汉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与措施研究,2004年
(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企产权交易的定价机制研究,,2005年(批准号:BJL025)
(8)武汉市 人民政府委托项目:关于建立武汉市幸福指数的若干问题研究,2006
(9)武汉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企业改革项目办公室委托项目:武汉市产业集群与创业基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7年
(10)中共柳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柳州市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潜力的定量分析与对比研究,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