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激活茶产业振兴——基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村的案例分析
赵紫锦 袁嘉妮 郭奇荣
科技扶贫是指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其生产生活水平的一种方式。茶叶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茶叶产业不仅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茶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科技扶贫在茶产业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云南省蚂蚁堆村的茶产业为例,揭示科技扶贫在茶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和实践效果,为其他地区茶产业的振兴提供启示和借鉴。
为了深入探究科技扶贫激活茶产业振兴的途径,下文以案例分析形式进一步揭示。
一、科技扶贫激活蚂蚁堆村茶产业振兴
(一)产业链延伸,科技赋能实现“点石成金”
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深入开展当地科技兴农与科技扶贫的工作,分发挥叠加效应。精准扶贫可以从理论和实践分别解释。从理论上看,精准扶贫需要与科技发挥共同作用;从实践上看,要着力发挥科技为民的作用(翁伯琦等,2015)。农业科技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贫困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李金祥,2016)。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政府一直奉行着“以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理念,根据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规律,利用科技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推广优质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以提高农牧业效益。除此之外,当地政府推行“合作社生产”模式,以激发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通过成立合作社进行集体生产,实现茶产业全链条生产过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张亚平,2020)。
为做好扶贫帮扶,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纯普”团队对症下药,依托蚂蚁堆茶厂,着手研发台地茶的标准化精深加工,并针对台地茶特性,开发更具保健功效的成品茶及新工艺生产的速溶茶,适应市场需要,打通产品增值的关键一环,实现了从“平凡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蜕变,真正做到“点石成金”。
此外,通过成立合作社进行集体生产,并引入企业化运营模式进行销售,蚂蚁堆村成功整合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茶产业链的全过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茶产业链体系。这不仅最大化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农民带来了更为可观的收入,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技术渗透,电商模式助力“销路畅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扩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销售效率。除此之外,通过电商模式的发展,为农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效手段。新技术与电商的融合,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为全球农村扶贫开辟了新的道路(洪勇,2016)。电商扶贫是当前借助技术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的有效渠道之一,具有主体多元化、对象多样化、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颜强等,2018)。目前电商扶贫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农户+网络+企业”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拜托宣传、销售信息弱势。通过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电商模式,有效摆脱了茶叶销售渠道弱的劣势,从而加快茶产业变革步伐,使茶产业逐渐走出“无人问津”的困境,有助于充分释放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动能, 带动贫困人口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实现脱贫致富(王鹤霏,2018)。
立足破解市场对接不畅、农户小微产业销售能力弱等问题,蚂蚁堆村成立“临沧驿亭好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驿亭好物”微商城,以自营自销的模式,成功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扩宽了销路,使得产品能够迅速触达消费者,而且也让收入直接归入村集体经济,从而有效增强了集体经济的活力,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此外,蚂蚁堆村在电商模式的助力下,成功地将网络云技术嫁接到茶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对于返乡创业的青年来说,这种新模式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也让他们看到了在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得蚂蚁堆村的年龄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
(三)信息扩散,品牌塑造形成“市场记忆”
在数字经济时代,研究在线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机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帮助用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营销时代更精准地推广产品,也能够协助政府在社交媒体时代更灵活地调控舆情,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李栋等,2014)。品牌塑造是现代社会信息扩散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由于我国目前农产品存在商品品牌化低、渠道沟通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对农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是促进各地经济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消费需求型转变的有效途径(谢小梅,2019)。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便是以农产品品牌塑造为抓手。品牌塑造意味着能有效监督并提高乡村农产品质量,进而增加有效供给。品牌建设是为了使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而大量投资、下大力气创新产生的,经久不衰的品牌效应也是对农产品与服务质量进行长期打磨的结果(盖志毅,2017)。对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从确定农产品品牌名称,提高内在形象、合理利用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地位,对农产品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对农产品进行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努力,进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产品产业振兴做出贡献(张明柱,2015)。
在技术革新、商业运作以及电子商务模式等多元力量共同推动下,蚂蚁堆村积极致力于品牌建设。为此,成功打造出“驿亭老树茶”和“忙杏老树茶”等一系列兼具独特魅力与市场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同时,临沧市燕语茶叶公司也成功注册了“纯造普洱”商标,进一步丰富了品牌内涵。
通过精细化的品牌管理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蚂蚁堆村所生产的茶叶产品不仅在安全性与卫生标准上达到了极高水平,更在品质上实现了卓越表现。因此,蚂蚁堆村的茶产品更是成功突破了出口限制,与蒙古国达成了1000吨的出口贸易协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下了深刻的“市场记忆”。
二、科技扶贫激活茶产业振兴的经验启示
(一)重视科技下乡激活产业,催化“点石成金”
扶贫先扶智、科技促增收。在农村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科技下乡激活产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以科技下乡推动农村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转型,将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尤其对于以单一产业作为经济支撑的农村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技术引入农村,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更是实现“点石成金”,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一,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为贫困地区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等支持。这可以包括提供高效的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
以蚂蚁堆村的茶产业发展为例,曾经这里也面临着“有特色产品,但不成市场优势”的困境。然而,随着科技下乡的深入推进,这里的茶产业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二,支持当地发展适合的产业,特别是与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比如蚂蚁堆村通过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成功将台地茶打造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这不仅带动了当地茶农的收入增长,也为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为农村科技创新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还可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农村茶产业振兴注入更多的科技力量。
(二)聚焦产业振兴要素需求,推动要素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近日发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更多的是指乡村的整体振兴,是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农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信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第一,提供资金支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其生产成本。在蚂蚁堆村茶产业发展的案例中,华中科技大学的扶贫捐助,为当地茶厂注入了宝贵的原始资本,从而有效推动了产业振兴的初始进程。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专项扶持资金、无金融服务覆盖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众多农村产业,严重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为切实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必须强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适度放宽农村抵押物的范围,以确保农村产业能够获得稳定、可持续的资本支持。第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训农民技术人员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在深入认识到技术、资本等要素对于农村产业振兴所构成的关键性限制之后,同样应高度重视信息要素在农村茶产业振兴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以技术层面为例,农村茶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校科研团队提供针对性的研发支持,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而高校科研团队也需要以实际产业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因此,加强信息流通,推动科技下乡“揭榜挂帅”等信息互联方式,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能够有力推动农村产业振兴。
(三)锚定特色产业品牌运营,强化品牌管控
把“家乡特色”转化为“城市名片”,区域品牌已成为体现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象征。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市场活力增强,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一系列区域品牌乘势脱颖而出。近年来,各地的品牌意识日渐增强,品牌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地方的优势资源正越来越多地转化成品牌能量。有专家表示,区域品牌是我国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投身品牌建设的重要舞台。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各地纷纷围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建设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选择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影响较大、价值较高的农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建设。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已然成为了各地产业振兴的基本抓手。然而,品牌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品牌的推广、运营和品质监控上,才是考验各地智慧和决心的主战场。第一,强化产品质量管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认证要求。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以蚂蚁堆村的茶产业为例,该村成功签订了1000吨的出口贸易订单,这并非仅仅因为一个商标或一个品牌名称的响亮,而是源于对产品安全卫生、品质优异的严格把控。第二,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下超市、农产品专卖店、线上电商平台等。与各类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网络,提升产品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例如蚂蚁堆村茶产业通过与各类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成功拓展了其销售网络。在线下,与当地超市、农产品专卖店等建立合作,通过店内展示和促销活动,使蚂蚁堆村茶得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利用线上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将蚂蚁堆村茶推广至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增加销售量,还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各地在推进茶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特色产业品牌运营和品牌管控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把关。只有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谢小梅.关于社交电商视角下农产品品牌塑造的策略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9,(19):5-6.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19.19.002.
[2]王鹤霏.农村电商扶贫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8,(05):102-106.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805102.
[3]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02):45-51.
[4]盖志毅.以品牌塑造为抓手推进我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北方经济,2017,(02):28-29.
[5]李金祥.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6):4-8.DOI:10.13246/j.cnki.iae.2016.06.001.
[6]洪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169-171.
[7]翁伯琦,黄颖,王义祥,等.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2):166-169.
[8]李栋,徐志明,李生,等.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扩散[J].计算机学报,2014,37(01):18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