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与政策研究
国内外创新实践动态
国内外创新政策研究
引导页 > 创新实践与政策研究 > 国内外创新实践动态 > 正文
[百村千户调研纪实]寻访红色美丽村庄 感受乡村巨变——走进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
发布日期:2022-08-30 20:42:26   来源:    字体:  

百村千户调研纪实|寻访红色美丽村庄 感受乡村巨变——走进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

未来技术学院赴湖北红安调研团队 董星秀


巍巍天台山之下,悠悠倒水河之滨,

小山碧水间,浓荫绿墨里,

有一座安静素美的小县城,

它的名字叫红安,位于鄂东北,

是革命圣地,是红色摇篮,更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八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心怀敬畏,寻着山,沿着水,来到了红安县七里坪镇八一村。  

——题记



脚踏故土,热血沸腾

     8月5日,“百村千户”湖北红安返乡调研团队一行三人,来到七里坪镇八一村。

     七里坪镇距离红安县城23公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旅游名镇。三十年代,七里坪镇是鄂豫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命名为列宁市,也被称为红色第一市。这里曾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的重建地以及红二十八军的改编地,曾演绎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战争年代的七里坪镇门门有忠烈,户户出英雄,美国记者斯诺在四十年代出版的书籍《西行漫记》中就曾向全世界报导过七里坪镇。

      “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这一首诗词,是革命先驱董必武同志生前视察革命老区七里坪时的感慨。七里坪的乡亲们,把董老的题词,刻在村口石碑上。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七里坪政府门前合影留念后,迅速前往我们的目的地——八一村,走访八一村村委与农户所居住的村组湾落。

                               

返乡调研团队与七里坪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八一村”的昨天和今天

     “八一村”原名王锡九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七里坪镇区东面1公里处,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和主战场,拥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中央政治保卫局第三分局鄂豫皖特区政治保卫局旧址),郭述申、甘元景、许继慎、徐向前等革命党人曾先后在这里工作与生活,全村有程训宣,张南一等留存姓名的烈士200多人,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首唱地,也是红军团长方和明的故乡。

                           

团队成员在八一村合影留恋


     烈日炎炎的盛夏里,走进在村委的办公地,迎面而来是满眼的绿色。在金色的阳光下,绿叶上闪着白光。在村部一间办公室里,该村主任王佳,正在忙着核对全村的惠农资金“一折通”补贴户的资料信息。王主任衣着朴实,笑容敦厚,提及村里人、村里事,他如数家珍。

                           

八一村村主任在填写调研问卷


     王主任告诉我们,2020年以来,八一村抢抓中组部、财政部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的重大机遇,聚焦“五个红色”建设任务,高起点规划、系统化建设、工程化推进,扎实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八一村将光照资源转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集资8亿元红安信义光伏发电项目,上方为光伏发电板,下方种植油菜,实现一地多用,农光互补。光伏扶贫是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以绿色扶贫引领困难群众走出贫困的阳光脱贫路。

                           

红安信义一期光伏发电项目


感受村子里的旅游产业

     据了解,早在2020年,八一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村主任王佳介绍说,村里聘请专业规划公司,统一打造传统风格鄂东民居,翻修升级多处红色遗址,新建“老团长”红军食堂、村情村史馆,改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今,游客来八一村,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还能深度体验农村慢生活。近年来,村里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新建了花椒、野菊花、红薯、草莓等种植基地,游客可在“三同”书院和宾馆参加学习培训和住宿,在红军食堂用餐,在种植基地体验草莓采摘等乡村游。在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夏日阳光正好,我们满怀敬意为纪念因革命牺牲的13万余英雄建立的纪念碑前深深鞠躬。

                                                       

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

                           

八一村大片的草莓采摘园

     在八一村,我们看到了大片的采摘大棚,这是政府集资建设,承包给当地农民合作社经营的草莓园。为经营好采摘旅游业,八一村在2021年从镇上引进一位33岁的创业大学生回村任职。真可惜,这位创业大学生,我们没有碰到,心里向他致以一份敬意。

     听着八一村为乡村发展振兴事业的努力,我们不禁感慨当下开放时代致富之路越来越灵活,扶贫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到位。


深入农家小院话生活

     一路上既有土砖青瓦,也有独栋别墅。但即使是土砖房,也别有一番情调,古朴典雅的壁画正展示了村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了解到我们的来历后,王爷爷很是热情,那种农村居民特有的朴实而又友善的微笑深深感染着我们。“外面天气这么热,进来坐一会吧”王爷爷亲切的说到,我们几个学生便应邀进屋。

                                                             

访员在采访农户

     “你们都是大学生,将来啊,都是祖国的栋梁之才”王爷爷夸奖我们道。随后告诉我们,子女都在县城务工,自己与老伴留在农村,以前的土屋平房现在大多已经翻新,全村已经通电,能方便的使用自来水,与十几年前已经截然不同。自家种的瓜果蔬菜,除去自己食用,也能通过卖给合作社或是在当地公众号、抖音号上出售来提高收益。

     道别总是匆忙的,我们开始返程,落日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身上。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镇在慢慢崛起,从小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很少接触到如此真实的乡村烟火气。只有真正深入基层,去真诚地询问农户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诉说,才能更好地了解祖国发展之迅速。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的乡村振兴做些什么呢?我想,可以通过这次百村千户调研,从了解农村真实的状况为起点,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并且自觉地与乡村振兴相联系。尤其,我作为一位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将更加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重将经济学原理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为家乡为乡村发展谋未来!

                           







来源:未来技术学院赴红安调研队

通讯员:董星秀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