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与政策研究
国内外创新实践动态
国内外创新政策研究
引导页 > 创新实践与政策研究 > 国内外创新实践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于共同富裕”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05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思考——基于河南返乡调研
发布日期:2022-04-12 09:54:24   来源:    字体:  

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05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思考——基于河南返乡调研

作者: 吴珂影(管理学院)

一、引言

2022年初,我有幸参与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百村调研项目中,成为一名调研员,春节前夕,趁着走亲戚串门的机会,我回到了母亲的家乡——曾庄村。根据项目指导和项目要求,我对十余家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深入了解了区域农村农民生活情况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对“三农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此外,这次调研也让我了解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三农”问题的变化趋势,深切感受到疫情对于农村地区的影响。

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时代背景,基于返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人口、教育、生产、生态、生活五个方面对“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展开分析,探讨新形势下“三农”现状存在哪些不足,“三农”问题该何去何从。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对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提质增效建议,以改善“三农”工作的实施效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三农”现状和思考

(一)农村人口

1.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变迁,务农很难维持家庭的支出,近些年随着外出务工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朝着收入水平高、待遇好的环境寻求生存机遇,造成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

在调研中,多半农户选择将土地进行转让,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剩余未转让的农户也多为留给家中老人耕种,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省外务工,从事建筑和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平均月工资约为7000元,而本县内就业月工资区间约为2500--5000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多数受访者仍认为本地务工或外出打工的工作好找,但也有受访者表示担心疫情恶化,近期不再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亦有受访者曾在疫情前选择外出务工而在疫情后选择本地务工。

由此可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本地单位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强,薪酬水平较低。农村青壮年流失较多,整体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且高学历人员不愿返乡,加大了区域间知识水平差距。由于农村农户平均经营规模过小,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致使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不强,普通农户农业收入不高,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亟需转型。疫情严重影响到部分人的就业选择。这不仅限制着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上升。

2.农村空心化问题

一方面,如上节所述,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流。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造成农村土地无人耕种或耕种效率不高,对于土地耕种的劳动投入量和劳动强度都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农村“人走房空”现象普遍,用地资源造成浪费,有很多房子由于外出务工或者举家迁移造成闲置,由此,耕地资源减少和房屋闲置增多并存。据调查,在一家三代家庭结构的农户中,多数家庭在城中和村中各有一套房,但多数家庭里的老人由于生活习惯或者土地耕种选择留守农村,幼儿园和小学年龄阶段的小孩会跟随老人一起生活在农村,中学以上的小孩则多跟随父母在城中上学和生活。

(二)农村教育

1.教育资源的数量

据了解,村里设有幼儿园和小学,均设有校车接送学生,不存在无学可上的情况,周围村落也都设有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资源较为充足,但村内无初高中,适龄学生需要前往城镇就学,初高中普遍设有宿舍,可满足学生住宿需求。

2.教育资源的质量

目前,村里仅设有幼儿园和小学,校园规模较小,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此外,许多孩子由爷爷奶奶监管,隔代教育,没有条件辅导。不仅如此,农村学生正逐年递减,大部分学生因为房子买到城区,随之也就跟随父母转入城区学校就读,造成农村“校园空心化”。

农村生产

1.农业

该地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适生区。调查的农户中以传统农业为主,小麦和玉米轮作,据了解,在过去,产成中会有一部分留给自家磨面吃,一部分留作种子用,剩余的才会出售,现而今,几乎所有农户选择把全部产成出售,种子和面粉另外购入,这其实体现了农户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农业技术的普及,人们更愿意花钱购买精细加工的面粉和更高产的种子。此外,有小部分农户种植了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但仅留给自家食用。在调研中有一家养殖大户,也是调研中唯一一家做了养殖的农户,他们家除了种植的三十亩地外,还有几十头猪,但由于今年猪肉价格回落,损失较大。在调查本地地理标志产品(漯河麻鸡)时,几乎所有农户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在询问不做养殖的原因时,农户表示并不了解相关政策,自身也没有意愿做养殖。根据所调研的养殖大户情况可以推测,养殖业成本比较高,除了畜禽种苗成本外,用地面积大,饲料支出庞大,劳动量投入大,此外还有病害以及波动的市场价格,风险也较高。

由此可以总结本地农业的几个问题:粗放型生产。农户较为分散,虽然有逐渐集约化的趋势,但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业生产指导。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收益较低,而在不远处的龙城镇,就有十五里店桃花和草莓采摘两大产业,其中的十五里店桃花还以桃花为主题开办桃花节,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至今已开办二十多届,经验值得借鉴。个体养殖业成本高,风险大,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2.工业和旅游业

村里以农业为主,不具备现代化工业所需要的区位因素,部分农户曾从事过制作鸡毛掸子、编筐等家庭手工业,但现已停止。关于旅游业,本村不具备相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于农业结构的问题,也没有“农家乐”开展的条件,因而未开发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业。

3.自主创业

据调查,只有少部分农户家庭成员通过自营店铺谋生,总体创业意识淡薄。首先,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高素质人才不愿返乡,造成农村具备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力相对匮乏,创业环境差;另一方面,缺乏相关政策指引,农户普遍不了解返乡创业政策。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疫情给创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创业本身所具有的的风险性,人们普遍创业意愿不强。

农村生态

在种植业长期占有支柱性地位的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是大气污染、土壤破坏、水源污染、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据调研,农户如今取暖和做饭燃料主要依靠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少部分使用罐装液化气,相较于早年焚烧作物秸秆的“灶火”污染较少;由于近些年“禁烧秸秆”的大力宣传,加上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大气污染也较小;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所提高,往年老鼠在沟里啃食垃圾的场景早已不见,生活垃圾都被统一收集并投放,路面卫生状况良好;但近年由于气候异常,出现极端降雨天气,不同年份同期气候变化也较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农民生活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和结构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方面均有改善,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和追求精神富足的需求也逐步得到满足,对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关注与日俱增,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农村互联网应用情况。

总体来看,互联网覆盖率较高,尤其是是有年轻人口常住的家庭,均开通了宽带网络,但仍有少部分留守老人家中未开通,日常仅凭老年机与亲友联系,而智能手机作为当下人们最重要的通讯工具与获取信息的媒介,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短视频、新闻客户端等都在无形中影响并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教育、信息获取、社交生活多个方面,不难想到,这些老人正逐渐落后于现代数字化社会的步伐,尤其在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出行往往需要使用网络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等,这也就从侧面表明,这一部分老人日常几乎不出行。此外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值得注意,居民普遍表示没有接受过手机软件使用培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使用的智能手机是年轻一辈淘汰下来的手机,多数老人并不清楚如何使用。近年来,,老年人在互联网面前“被拒”的新闻屡见不鲜,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顺利跨越“数字鸿沟”已成为老年群体的一种迫切需求。

三、“三农”问题的政策优化建议

农村人口

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式农民,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和增收,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提高农民职业技能素质;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对农村养老的投入,鼓励养老机构的建立,进而提高农村养老水平。

农村教育

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农村积极响应的三方共建格局,鼓励和支持大型教育企业到农村开展义务支教活动;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市、县两级对农村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农村教师专业培养计划,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毕业生回乡任教,扩大农村地区公费师范生指标。

农村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向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强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业生产指导,促进农业集约化;统筹各类媒体渠道,对农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先行区域和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大力推介创新性强、适用面广、示范性好的创业项目和经验做法,积极培育有利于农村创业的产业生态、要素生态、市场生态和环境生态。

农村生态

全面整治乡村的自然环境污染状况;控制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行为;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保护法规;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农民生活

改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电信服务设施的普及提速降费工作;搞好公益服务进农村,手把手教农村老年人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帮助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在网络上发布虚假、诈骗信息的不法行为,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普及安全网络知识,为老年人触网创造一个安全可信的环境。

四、调研总结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相关政策实施至今,在新的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三农”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值得深思。

这次调研活动丰富了我对现今农村发展状况的认知,也让我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