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03
“乡村振兴百村调研”调研感想
作者:周策(经济学院)
经过为期10天左右的实地走访和调查,来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大幕村,走访了两个村落,了解了25户左右、40多人的生活情况,我第一次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农村地区的各个方面,我们调查了农村的教育、经济、农业生产、互联网应用情况,深深地感到党的政策方针的正确性和持久活力。
农村人均教育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80后90后基本实现人均受到9年以上的教育,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也是人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农村人均经济收入同样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基本实现小康,这是改革开放的带来的经济红利,也是人民踏实肯干和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结果;互联网普及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基本上家家已经用上智能手机并连上网,这是家家连上网的目标实现,也是人们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但农村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孤寡老人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而一些老人就留在了农村,在采访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孤寡老人,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和福利很难得到保障,生活条件也不容乐观,生理和精神状况也不是很好,再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村老人的福利保障更应受到充分重视,这将影响人民幸福感,落实低保、无保户的福利保障。
其次是土地的问题,在回家的路途中,我沿路看到了许多荒废的农田和土地,其原因是很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而放弃耕种农田,他们普遍认为打工比种地更划算,无论是从收入还是精力投入方面,这是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工业固然重要,但农业更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国家应保障农民的收入和权益,适当给予补贴,而且据采访的农民了解农业补贴金额对农民来讲太低。
然后是我家乡的资源利用问题,我家位于湖北咸宁大幕村,是一个坐落于大山头上的村落,这里山好水好风景好,农民荒废的梯田现如今变成茂密的竹林,据村里老人讲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的楠竹给村里带来不小的经济收入,而现在楠竹资源都浪费了,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就被砍下来做柴火烧,参考浙江临安的竹笋产业,将春笋加工成农副产品,浙江安吉的竹产品加工业,将楠竹加工成艺术品或者做成高质量的艺术纸,同时每年都举办竹艺术文化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既增加了竹产品的销售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一举两得,因此希望当地政府和村干部应利用好优良的楠竹资源,做实事肯干事,为当地人民谋福祉。
最后是粮食问题,采访20多户下来,我发现家乡的农业极不发达,几乎没有人种主要的粮食作物,没有一户种水稻,以前的梯田全部荒废,听我爷爷的讲述,种水稻、玉米之类的是在村里生产大队集体种植的,到改革开放以后,几乎没人大规模种田,更不用说种水稻了,而且村里几乎没有开展农业知识的培训,全靠农民的经验种地。农村应重视小农问题,保障小农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促进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加大农民农业知识技巧的培训,加大农民补贴制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这些都是振兴乡村农业的重要举措。同时粮食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也是当今严峻国际形势下农村的重要责任。
对于上述问题我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对于当地的孤寡老人问题,政府应当在村级单位开设活动单位,例如村级文化社,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寂寞。也应当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这已经不仅仅是当地政府应该完善的,而是全国都应该完善的问题:对于荒废土地问题,正如之前提到,应当增加农业补贴,留住青壮年劳动力。也可以合办农业相关可打工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等,在不荒废优质土地资源的同时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还能留住大量劳动力,缓解孤寡老人问题;最后,对于当地的粮食问题,也是参考之前提到的措施,加大对粮食作物的补贴,促进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加大农民农业知识技巧的培训,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走访20多户下来,我了解到人民对目前生活满意度十分高,这证明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得民心,而我更应该努力学好知识,刻苦钻研,等待学成归来,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将自己所学知识用好,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