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雪松教授:做大做强黄石新港枢纽功能 打造武鄂黄黄重要增长极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文章作者:钱雪松
由省社科联组织的2023年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第五场调研在黄石市展开,此次调研以“做大做强黄石新港枢纽功能 打造长江多式联运重要节点”为主题,调研组深入调研,为充分发挥黄石新港交通枢纽功能、助力黄石打造武鄂黄黄重要增长极出谋划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点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黄石新港作为湖北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和水陆联运中心,依托“公铁水空”四港联动优势,货物吞吐量自开港以来连年攀升,不断创历史新高。但必须正视的是,黄石新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如新港功能定位还不明确、多式联运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式聚集不够,产业附加值不高;城市服务功能相对不足,对港产支撑力不够。这就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政策合力,持续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促进港产城相融共兴。
提升四港联动发展层级
打造长江多式联运重要节点
持续提升港口能级,加强口岸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黄石新港三期、亿吨机制砂码头等项目建设,针对腹地企业需求配备铁矿石装卸车线、进境粮食专用箱等设施设备,牢牢吸附腹地资源,向亿吨大港目标稳步迈进。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智慧港口。积极应用物联网、北斗等技术,实现港口运作和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便携化,促进人员、物资高效便捷流动。
优化四港联动发展,实现高效便携互联互通。一方面,优化联运模式。拓展加密水铁联运网络,打响水铁联运“黄石品牌”;依托花湖机场探索卡车航班、临空物流等新业态,培育陆空联运精品线路;丰富货物门类和开行班次,发展“江海直达+水铁联运”组合联运模式,推动江海联运提质增量。另一方面,畅通衔接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衔接堵点,综合施策补齐铁路短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创新联运模式,构建高效率、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信息集成与开放共享,实现集疏运体系协同一体化发展。
拓展市场辐射范围,充分发挥多式联运效能。一是构建辐射物流网络。强化武汉都市圈物流网络、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融圈入群更加紧密,激活国内循环内生力;全面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巩固拓展江海联运、江海直达通道,打造内陆“新沿海”,发挥国际循环带动力。二是强化开放平台支撑。依托黄石棋盘洲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优势,以制度创新和区域合作发挥多重开放合作平台政策叠加优势,形成高质量开放发展格局。三是增强资源集疏功能。充分利用水铁公空物流资源优势,打造区域性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商贸中心、国际中转集拼基地,积极申建期货保税交割库、打造长江中游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推动各类资源合规高效流通。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释放黄石新港发展新动能
推动现代物流服务业特色发展,提升一体化集成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培育壮大航运物流企业,吸引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布点黄石,鼓励物流运输企业组建物流联盟,为货主提供“一单到底”的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二是培育发展贸易产业。延伸花湖机场空港口岸功能至黄石棋盘洲综保区,争取棋盘洲综保区创建成为全省跨境电商产业示范园区,做实做大黄石大宗商品商贸中心,实现从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型。三是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业。引进国内外大型港航金融企业落户黄石,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港口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依托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等国有资本的良好信誉,发挥仓储物流业的动产监管功能,开展代收代付、动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等物流金融服务。
发挥工业基础优势,高能级发展临港产业和适港经济。一方面,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利用中部地区交通物流优势,将国际优势企业和资源“引进来”,并鼓励企业“走出去”,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一体化协同的试点示范企业。另一方面,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等核心优势产业,推动临港产业延伸集聚。培育发展临港加工贸易、混矿等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打造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不断强化枢纽经济。
发展壮大新兴前沿产业,锻造黄石新港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快创新资源对接。强化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创新协同,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临空产业科创中心,引导创新资源不断聚集。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棋盘洲综保区,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发展前沿产业。把握临港产业发展机遇,瞄准公务执法救援船舶、生态环保船舶、豪华邮轮等细分领域,打造未来黄石新港的创新高地和重要增长极。
提升城市服务能级
推动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一是打造高效便利的行政服务环境。提升重点领域的简政放权实效;围绕项目建设全过程,快速解决项目用地、资金、审批手续等问题,让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二是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海关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加大对“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及汇总征税等措施的精准推送,提升企业对贸易优惠政策的利用率。三是培育壮大外向型市场主体。积极对接与RCEP成员国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引导企业充分享受RCEP协定红利,推动黄石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高效发挥黄石新港枢纽功能。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黄石新港物流园等产业园区现挂靠阳新经济开发区,政策支持力度有限,制约了黄石新港发展,亟待提高行政级别,研究开发区升级建设路径。二是提升政策效能,强化政策支撑。抢抓黄石新港的政策红利,用好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围绕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跨境供应链建设等重点领域,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和创新支持政策。
提升城市服务质效,促进要素资源汇聚。一是统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两翼三港区”空间布局;打造以海口湖科创岛、春湖新区、金海白茶小镇等为代表的高品质港口城市社区;培育免税购物业态,建成集临港产业、贸易金融、城市服务、园区观光、购物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港口新城。二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镇村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引入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黄石新港基础教育扩容提质;补齐片区医疗卫生服务短板;释放黄石高校聚集优势,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以此打通要素流动通道,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速聚集融合,为黄石打造武鄂黄黄重要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