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资讯
国内外创新博文
引导页 > 中心动态 > 国内外创新博文 > 正文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解
发布日期:2023-04-07 20:37:43   来源:    字体: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解

转载自光明网

 作者:李刚(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作为重塑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字乡村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自2018年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连续六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此做出了明确指示和部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高度契合

  根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定义,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该定义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两个关键点:一是落脚点,紧抓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的“牛鼻子”,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和转化效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提供内源动力;二是着力点,激发数据要素价值,以信息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和乡村治理,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在价值目标追求方面,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全体人民共创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数字乡村为共富瓶颈和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借助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的同时,促进乡村治理方式由行政主导到多元共治,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

  在价值实现方面,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积累人力资本和参与共创共建的机会,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如何解决好区域、城乡和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答题”。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便是缩小“鸿沟”,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推进共建共享治理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公共服务共享。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数字乡村建设并非农业信息普及化的高阶版,而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多领域。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拓宽增收致富路径,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生产现代化。随着“信息进村入户”“宽带中国”“互联网+”等战略深入推进,我国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为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扎实基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种植、养殖业深度融合,利用“智慧农业”“精准种植”等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安徽长丰县通过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和水肥药智能管控系统,进行精准化施肥施药,实现草莓种植每亩节肥30%、节药45%,每亩节省农资、人力等费用800元,草莓亩均产量提高15%,亩均增产增收3600元,经济效益增长15%

  数字信息化降低农业经营风险。长久以来,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而农业信息化和智慧平台的应用有助于抵御农业经营风险。一方面,农民可依据需求查询作物品种、种植条件等信息,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提升防灾减灾意识,降低自然条件变化导致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农业信息系统有助于帮助农民接触市场信息,提升市场对接能力。例如天津市西青区打造智慧农场系统,利用5G无人机自动化巡田,及时观察不同地块情况及作物长势,结合虫情测报仪、孢子捕捉仪等实现田间病虫害在线监测。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产量评估,准确率可达到90%,综合分析农事记录和市场行情,优化种植方案,持续提升种植效益。

  农村电商拓宽销售路径助增收。农产品销售不畅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信息差,实现农民增收。相较传统农贸市场,电商可以突破农副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带动多元经营主体营收。以云南楚雄市为例,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2021年网络交易额突破29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约7261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2000人,带动农户增收近2513万元。此外,电商平台具有长尾效应,通过可视化、灵活性方式展示农产品,助力更多独具特色农副产品打开销路。例如河北肃宁县通过先触网带动后触网,利用电商带动其他传统产业,针纺服装、民族乐器产品实现线上销售率50%以上,裘皮服装、电力装备产业实现线上销售率在10%以上。

  乡村治理优化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基层自治的核心,但治理资源有限条件下的治理能力不足,导致乡村治理效率低下。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的数字技术,能够不断为乡村治理增添“智慧”。以数字政务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助力信息公开、群众便捷办事,激发乡村就业创业活力。例如江苏省张家港市实行政务服务进农村,通过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集成优化等手段,系统重构办事流程和业务流程,精简农药销售、土地流转等审批流程,平均压缩审批环节50%以上。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激发乡村就业创业活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落地落实。截至20223月,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120多万。其中,70%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办项目中80%以上是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化策略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晚,在推进路径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理念存在落入“数字化陷阱”的倾向。过度关注硬件设备,套用现成智能化方案,忽略实际用途和性能。例如,一些乡村仿造城市景区修建智慧公厕,通过屏幕展示空位余量、温度湿度信息,对于人口流量小的乡村作用有限。二是农业数字化技术创新不足。例如,丘陵地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存在改造后地块机械化和数字化技术供给不足,导致村民常面临无机可用的困境。三是青年人口参与不足和老年人口参与动力不足并存。在“空心村”和“老龄化”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缺乏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但老年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整体参与水平不高、参与渠道不足,影响数字乡村释放“红利”。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现阶段全国各乡村已经开展有益尝试,但需注意避免走入误区,才能建成惠及全体人民发展成果。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广泛学习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等编制的建设指南典型案例,学习借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等试点示范区的经验。二是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乡村树立数字化理念,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与乡村技术需求相匹配,盘活乡村数字资源,促进数据要素与先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三是强化乡村数字人才引育。通过实习实训、工作站等形式,将实战场景融入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干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素养。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提高老年人参与度,从而构建数字包容社会,使全体村民共享数字红利。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