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资讯
国内外创新博文
引导页 > 中心动态 > 新闻资讯 > 正文
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发布日期:2022-09-19 10:15:44   来源:    字体:  

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位于城乡两头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和支柱。顺应县城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相关政策举措陆续出台,为新时代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积蓄了动力。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华教授受经济日报邀请,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经济日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徐向梅):县域经济具有哪些特征?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张建华:

所谓县域经济,是一种县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具体讲,就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形成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发展主题和方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县域内各个产业的协调和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动性,特点十分鲜明。

首先,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包括小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县域经济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经济单元,它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支持,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障。

其次,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特点。县域内有统一行政规划和经济政策,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包含工业、商业、农业等产业部门,形成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但县域经济不能实施“大而全”战略,应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再次,县域经济具有区域差异化特征。每个县域都有其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传统、特定资源相关联,经济发展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落后省份和发达省份之间,而且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区各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也很大。相当一部分县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选择经济发展路径,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最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开放能动性优势。县域经济不是各自为政,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为手段,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是县域经济发展第一阶段。一方面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极大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但也埋下了“小、散、乱”的布局隐患。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县域经济发展第二阶段。一方面巩固农村改革成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以各类园区为代表,逐步向工业园区化、农业基地化、城镇集中化转变,初步形成专业集中的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强县的重要支撑。

进入21世纪,县域经济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区域持续分化、不平衡性加大。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并出台相应政策,县域经济受到关注。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县域经济逐步融入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加速;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受制于基础条件不够完备,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融合以及改革滞后等,县域经济虽也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进入第四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于资源整合能力差、顶层统筹设计不足等问题,县域经济的先天不足逐步显现,而分工专业、各具特色的精品小城镇成为带动农村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发布,为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规划,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补齐补强县城短板弱项,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的县城,加快就地城镇化进程。再经过一个时期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与邻近大中城市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促进城镇体系完善、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总之,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贯通起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新闻来源:经济日报

新闻链接: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209/19/content_261134.html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